理论教育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基本特征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基本特征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性、能动性、智力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能动性,是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本质的区别。积极劳动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是人力资源发挥潜能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的程度。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消费行为,并且这种消费行为是必需的,先于人力资本的收益。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基本特征

由于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性、能动性、智力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能动性,是与其他一切资源最本质的区别。一切经济活动首先都是人的活动,由人的活动才引发、控制、带动了其他资源的活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等在被开发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人们的自我强化、选择职业和劳动的积极性等方面。人的自我强化,是指人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锻炼身体等自身积极行为,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源通过市场来调节,选择职业是人力资源主动与其他资源结合的过程。积极劳动或劳动积极性的发挥是人力资源发挥潜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质量等外特性问题,也要重视如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问题。

(二)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经济资源分为可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两大类。非再生性资源最典型的是矿藏如煤矿、金矿铁矿石油等,每开发和使用一批,其总量就减少一批,绝不能凭借自身的机制加以恢复。另一些资源,如森林,在开发和使用过后,只要保持必要的条件,可以再生,能够保持资源一定的数量。人力资源也具有再生性,它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人口总体内个体的不断更替和“劳动力耗费—劳动力生产—劳动力再次耗费—劳动力再次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同时,人的知识与技能陈旧、老化也可以通过培训和再学习等手段得到更新。当然,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不同于一般生物资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学规律之外,它还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持续开发,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www.daowen.com)

(三)人力资源的角色两重性

人力资源既是投资的结果,又能创造财富;或者说,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具有角色两重性。人力资源的投资来源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包括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等。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的程度。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消费行为,并且这种消费行为是必需的,先于人力资本的收益。研究证明,人力资源的投资具有高增值性,无论从社会还是从个人角度看,都远远大于对其他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益。

(四)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人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人力资源的形成、配置、利用、开发是通过社会分工来完成的,是以社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此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于提高个体的素质,因为每一个个体素质的提高,必将形成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在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个体要通过一定的群体来发挥作用,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及高效地发挥作用,不合理的群体组织结构则会对个体构成压制。群体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构成了人力资源的大背景,它通过群体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力资源开发,这就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要求:既要注重人与人、人与团体、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又要注重组织中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