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的兴衰历程

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的兴衰历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始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末解散。为了办评剧团大队花了血本,卖掉了大队的五头骡子,筹措了三千多元钱,为评剧团购置了戏装、鼓乐器和各种道具。剧团成立时间虽短但知名度很高,名气很大,方圆一百多里都知道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人们无不对评剧团的解散感到惋惜,演员们更是为评剧团的解散感到痛心,十来年的艰辛付诸东流,人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剧团解散了,从此这个评剧团就永远从舞台上消失了。

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的兴衰历程

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始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末解散。评剧团三十来人,董桂珍任团长,请了一个教戏师傅,名叫张汉三,演员都是从各生产队的社员中挑选的,演员挣工分,误工补工。剧团各种角色齐全,如青衣、花旦、彩旦、小生、小丑、老生、花脸等都有扮主。为了办评剧团大队花了血本,卖掉了大队的五头骡子,筹措了三千多元钱,为评剧团购置了戏装、鼓乐器和各种道具。武场伴奏乐器有板鼓、梆子、锣、镲等;文场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喇叭、笛、笙、呱哒板等。戏装头饰有皇帝戴的皇帽,有文官戴的纱帽,有武官戴的盔,有藩王、大将盔上插的雉鸡翎。服装更是多种多样,有皇帝穿的上身绣云龙,下身绣海水的黄色蟒袍;有后妃、贵族妇女穿的绣着龙凤图案的女蟒袍;有臣僚穿的各色蟒袍,还有配蟒袍的腰围玉带。有文官穿的官衣,无纹绣,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各异;有女人穿的女官衣。有皇帝、武将、公差、老军穿的箭衣。有武将穿的靠。有戏靴,还有罪衣罪裙等三十多套件。购置刀、枪、剑、戟、马匹等道具二十余件。

剧团办得红红火火。由于教戏师父不辞辛苦、一丝不苟地教,演员们积极努力地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学会了二十多个剧目,如《王小借粮》《赵连壁借粮》《哭井》《下江南》《旋风案》《冯奎卖妻》《茶瓶记》《铡美案》《绣鞋记》《打龙袍》《大劈棺》《双婚配》《桃花庵》《莲花庵》等,都是他们拿手的,而且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表演得有声有色。剧团成立时间虽短但知名度很高,名气很大,方圆一百多里都知道老水泉子大队评剧团。评剧团除了在本大队演出,还应邀到外地演出,如老府公社的老爷庙沟,河北省围场县的巴头沟、羊草沟门等,每次到外地演出,都有大马车专车接送,像搬家似的装满一大车,演员们都有一种自豪感。演出收入归剧团所有,用于添置服饰道具等。(www.daowen.com)

正当剧团如日中天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要求“破除四旧,立四新”,因为剧团演出的剧目都是古装戏,所以,评剧团被当作“四旧”给解散了。人们无不对评剧团的解散感到惋惜,演员们更是为评剧团的解散感到痛心,十来年的艰辛付诸东流,人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剧团解散了,戏装、乐器和道具都分给了个人。分这些东西的时候,剧团保管顶着不给开箱子锁,最后没办法硬是把箱子撬开。其实,那位保管员不光是珍惜那些服饰,更是为解散剧团而惋惜,那些服装道具在剧团里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但分散到个人手里,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剧团解散了,从此这个评剧团就永远从舞台上消失了。此后的若干年,每当到了农闲季节,人们总是谈论着:如果咱大队评剧团还在的话,现在该给咱们唱戏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