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托牛所,助推订单农业发展

打造托牛所,助推订单农业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住在纳雍县玉龙坝镇岩脚社区的周大福说,60岁的他已在岩脚社区“托牛所”务工两年。该项目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托牛所”。截至2018年末,“托牛所”养殖规模已达到3025头,带动53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岩脚社区通过“托牛所”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百姓增收致富的故事是纳雍县发展“托牛所”助农增收的缩影。

打造托牛所,助推订单农业发展

位于岩脚村的安格斯牛养殖场让当地农户开了眼界。冬天要做好保温,夏天要保证通风,还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科学的营养摄入。务工的农户都在感叹:养了一辈子牛,都不知道养牛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两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现在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这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挣钱,还可以跟着养牛专家学习养殖技术。”居住在纳雍县玉龙坝镇岩脚社区的周大福说,60岁的他已在岩脚社区“托牛所”务工两年。

位于岩脚九组的养殖场有安格斯母牛存栏144头,产犊340头,以“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的生产运营模式覆盖贫困户231户924人。

原来,经民革中央、民革贵州省委会联系,2018年北京农友商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纳雍县政府平台公司纳雍县鸽子花农牧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恒大集团为纳雍县援建的22个肉牛养殖场里的10000余头能繁基础母牛托管给农友商盟代养。为期三年的托管代养期内,政府出资为每头母牛购买保险,农友商盟按照每头牛每年固定向贫困户支付一定金额的肉牛养殖收益,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该项目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托牛所”。在此过程中,农友商盟优先聘用土地流转户及贫困户进场务工,月工资2500元至3500元。除了在“托牛所”务工,当地村民还种植了甜高粱、薏米等作物供应给“托牛所”,作为肉牛的青贮饲料。(www.daowen.com)

据岩脚社区“托牛所”负责人谭江文介绍,该公司正在试点利用养殖粪污养殖蚯蚓项目,打造订单式饲草料种植加工、规模化肉牛养殖、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截至2018年末,“托牛所”养殖规模已达到3025头,带动53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岩脚社区通过“托牛所”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百姓增收致富的故事是纳雍县发展“托牛所”助农增收的缩影。一条“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卖牛有收入”的产业扶贫“牛”路子正在带动纳雍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