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成本核算的重要要求

工程成本核算的重要要求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期间费用全部由利润表中的当期营业收入项目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施工企业为了正确地计算施工生产成本,必须首先分清哪些耗费计入生产成本,那些耗费计入期间费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核算各期的盈亏水平。

工程成本核算的重要要求

为了正确核算工程成本,完成工程成本核算的任务,充分发挥工程成本核算的作用,在工程成本核算中,除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等以外,还应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的界限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支出。并非所有支出都可以计入工程成本。哪些费用应计入成本,哪些费用不应计入成本,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规定叫做成本开支范围。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是一项重要的财经纪律,也是正确计算成本的最起码的要求。为了正确核算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正确计算工程成本,施工企业应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正确划分下列各项费用开支的界限。

1.划清工程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工程成本是指施工企业为生产建筑产品在施工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期间费用是指施工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为提供一定的施工生产条件,以保证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正常运转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全部由利润表中的当期营业收入项目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施工企业为了正确地计算施工生产成本,必须首先分清哪些耗费计入生产成本,那些耗费计入期间费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核算各期的盈亏水平。

2.划清本期工程成本与非本期工程成本的界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按期计算成本,以便分析考核生产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必须正确划清各个时期成本的界限。凡本期支付而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耗费,应全部计入本期工程成本;凡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及以后各项共同负担的耗费,应作为待摊费用,按受益期在各期间合理分摊计入工程成本;本期虽未支付,但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耗费,应当通过预提的方法预先分配计入本期工程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时期工程成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然也要防止利用待摊和预提的方法任意调节工程成本的高低。

3.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费用界限

计算工程成本,就是要以每项工程为对象计算每一项工程的成本,从而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因此,每期发生的施工费用,都要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进行分配。凡能直接确定应由某工程负担的成本,应直接计入该项工程成本;不能直接确认应由某工程负担的成本,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特别应注意防止在生产性建设工程与非生产性建设工程、盈利工程与亏损工程、承包工程与专项工程之间转移成本,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真实反映各工程的成本水平。

4.划清已完合同成本与未完合同成本的界限

施工企业应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对于已完合同成本和未完合同成本共同发生的费用应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分配,不得人为地压低或提高未完合同成本,以确保合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二)建立健全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做好工程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是保证成本核算工作正常进行,以及保证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www.daowen.com)

定额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所规定的数量标准。实行定额管理是控制施工耗费、促进增产节约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定额有:劳动定额、施工定额、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和间接费用定额等。建筑企业对于国家或地区统一制定的定额,应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国家或地区定额缺项的部分,应按照规定制度补充定额。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制定本企业的定额。同时,对于各种物资的储备和消耗、工时利用、设备利用、资金占用及费用开支等,要制定内部管理定额。有了定额就要按定额发料、用工、使用机械、控制施工耗费,从而充分发挥定额的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企业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的最初书面证明。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材料的领用和耗费、工时的耗费、生产设备的运转、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周转材料的摊销、各项费用的开支、已完工建筑产品竣工验收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使每项原始记录都有人负责,以保证施工生产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服务,并为施工企业分析消耗定额以及衡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提供依据。因此,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科学的原始记录制度,对于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正确计算施工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3.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和盘点制度

做好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和盘点工作,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前提条件。施工企业的所有财产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并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计量工具要经常校正和维修,以便正确计量各种物资的消耗。施工企业领用材料、设备、工具等物资,都要有严格的制度和手续,防止乱领乱用。对于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剩余物资要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或结转到下期继续使用,以便如实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物资消耗,以免造成积压浪费。库存物资要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结算制度

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的经营成果,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要以合理的内部价格为依据。企业内部价格是指企业各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因相互提供材料物资、作业和劳务而办理转账结算的结算价格。正确制定和使用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对于巩固内部经济核算,加强工程成本管理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计划单价作为内部结算价格;二是在计划单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内部利润作为内部结算价格;三是模拟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确定的内部结算价格,都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企业一般应建立的内部结算价格有:材料、构件结算价格,机械作业结算价格,劳务结算价格,劳动力结算价格等。

(三)适应企业的管理体制,合理组织成本核算

为了有效地组织工程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规模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制。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一般实行公司、分公司(工程处、工区)和项目部三级管理体制,小型施工企业通常实行公司、项目部两级管理体制。成本核算的组织也应与此相适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

在实行三级管理制的企业,工程成本的计算工作一般在分公司完成。由项目部计算各工程的直接费成本,并分析工料成本升降的原因;分公司分配间接费用并计算工程成本,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公司汇总计算企业的全部工程成本,汇总成本报表,进行全面成本分析。

在实行两级管理的小型施工企业,一般由项目部计算直接成本,公司核算全部工程成本。

不论由哪一级来计算工程成本,都要重视基层的成本核算工作。因为基层发生的施工生产费用,是工程成本的主要内容。基层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和健全横向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按照费用归口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