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农理论:探讨农业繁荣的范围与实际方略

重农理论:探讨农业繁荣的范围与实际方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如急政暴虐,赋敛不时,均足以阻遏农业之向荣,故重农理论所讨论之范围涉及颇广。西汉之重农理论渊源于先秦诸政治家,管仲倡民有经产之说,以畜长树艺殖谷力农垦草为民之经产,商鞅以农战立国,故贾谊倡殴民归农之论,晁错倡贵粟之说,二氏之言足为代表。晁错认为经济为政治安定之资,故主张尽地力与人力,以广积蓄。晁错据其理论而提出重农之实际方略,即所谓贵粟政策。

重农理论:探讨农业繁荣的范围与实际方略

西汉初期农业衰落,固由于长期战争之破坏,以致劳力缺乏,经营困难,水利失修,但同时商贾以雄资侵蚀农业,故农夫坐困。又如急政暴虐,赋敛不时,均足以阻遏农业之向荣,故重农理论所讨论之范围涉及颇广。且其理论全从政治观点考察,而非从纯农业经济出发,故与欧洲18世纪法国之重要农学派有异。西汉之重农理论渊源于先秦诸政治家(参第四篇第五章第一节),管仲倡民有经产之说,以畜长树艺殖谷力农垦草为民之经产(《牧民·第一》),商鞅以农战立国,故贾谊倡殴民归农之论,晁错倡贵粟之说,二氏之言足为代表。贾谊上书文帝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可恃。若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若不幸而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书·贾谊传》)综观贾生之言,乃认农业为国富之所自出,故主张殴民而归之农,意在用国家力量导农民复归农村,以从事农村经济之恢复。晁错认为经济为政治安定之资,故主张尽地力与人力,以广积蓄。其言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汉书·晁错传》)晁错据其理论而提出重农之实际方略,即所谓贵粟政策。故晁错又云:“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汉书·食货志》)此为贵粟政策之全部方案。(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