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

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4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在图1-4中,横坐标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纵坐标表示利率。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LM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e就是所对应的均衡状态,这一点代表了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

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

(一)国民经济循环

国民经济循环就是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产品和服务实物运动货币资金运动对立统一运动过程。实物运动体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资金运动体现收入分配和资金融通形成消费和投资支出过程。资金运动既伴随实物运动而产生,又可脱离实物运动而单独发生,具有相对独立性。国民经济循环还表现为,反映一定时期循环过程的经济流量,以及经济活动累积结果在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存量,即从经济存量开始,经过经济流量形成净增流量,最后达到新的存量,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进行。

在整个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在国民经济总流量和总存量中都包含部门流量和存量,还包含部门之间的流量,体现了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与国外在实物和资金方面的广泛交往,成为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市场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在讨论总支出方程(1-3)式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只介绍了总收入Y如何影响它们的变化,现在再把金融市场的因素放进去一并考虑,看一看(1-3)式中右边各项是如何受金融市场各因素影响的。

投资I: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个人或企业完全凭自己的积蓄投资,大多数都靠借贷。既然是借贷,就要受利息率影响,如果利率升高,投资成本就会升高,总的投资就会下降,所以投资需求I与利率成反比,即

(1-11)式称为投资函数。这里e和d都是常数。

出口EX:(1-7)式说明进口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所以出口与Y成反比。另外,进出口还受货币兑换率的影响,货币兑换率简称汇率世界上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表示汇率的方法,直接标价法将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成本国货币,例如当期每100美元折合827.70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将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例如当期每100元人民币折合12.0816721美元。除了英、美等少数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外,其他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人民币的对外汇率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在使用直接标价法时,如果汇率下降,本国货币能够兑换的外国货币增加,这时候称本币升值。

当本币升值时,则同样价格的本国产品,外国人需要付更多的外国货币才能买到。在外国人看来,本国产品价格就提高了。结果,出口量就会减少。相反,当汇率上升,即本币贬值时,则同样价格的本国产品,外国人支付同样多的外国货币,就能买到更多的数量。这就是说,出口数量在汇率上升时就要增加。因而出口与汇率E成正比。(1-7)式就应该写成如下形式:

这里m、n和g都是常数。

进一步考察金融市场还会发现,如果本国的利率R上升,外国投资者就会为了获取利息而增加在本国的投资。这样对本国货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就会造成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升值,即汇率下降。这样一来,就可以认为汇率与利率成反比:

q和v都是常数。

把(1-12)式代入(1-7a)式中去,就得到下式:

也就是说出口与收入水平Y和利率R都成反比。本书以后各章涉及汇率及其变化对利率、投资、进出口,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变量的影响时,都使用直接标价法。

(三)IS—LM模型

经过上述分析之后,再把这些新的关系,即(1-11)式和(1-7b)式代入(1-3)式之中,并进行合并整理,就可得到下式:

这里除了R和Y之外,其他项都是由常数组成,因而这是关于R和Y的直线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给出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的利率与国民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个方程式满足产品市场上投资总是等于储蓄的基本关系,所以被称为“IS曲线”。

让我们再来看金融市场的情况,如果我们用L表示货币供应,由于中央银行可以随时调整货币供应量,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货币供应L总是满足货币需求量M。在此前提下,(1-10)式可以被重新写作:

(www.daowen.com)

这个关系是说,在金融市场均衡即货币供应量L等于货币需求量M,以及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与国民总产值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线性关系,我们把它称为“LM曲线”。

(1-13)式和(1-10a)式组合起来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其惟一解记作(Y*,R*)。该解的意思是Y*和R*正好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和金融市场均衡条件,也就是说当总产出(GDP)等于Y*,利率等于R*时,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见图1-4)。

图1-4 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

在图1-4中,横坐标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纵坐标表示利率。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LM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e就是所对应的均衡状态,这一点代表了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我们把(1-13)式和(1-10a)式所代表的关系称做IS—LM模型,它是我们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从IS曲线和LM曲线我们可以看到,把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联系到一起的关键因素是利率R。在产品市场上,利率上升会使投资和净出口下降,因而在RY平面上IS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在金融市场上,如果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给定的话,总产出上升会使得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因而作为货币的“机会成本”的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在R—Y平面上,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四)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在以上讨论的各宏观经济变量中,Y、C、I和R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称为“内生变量”,G和M由凌驾市场之上的政府控制,称为“外生变量”,平均价格水平P称为“预定变量”。外生变量就是处于经济学研究范围(或经济模型)之外,但对诸如供应量等经济变量有影响的社会甚至自然界变量。社会变量影响,例如战争和政局变化,会切断通讯和交通联系,进而影响一些行业的供应能力。某些国家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也会令承包商不敢进入那里的建筑市场。示威和罢工对于特定的施工现场或特定的一些公司,能够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自然界变量影响,包括施工现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也会影响建筑业服务的供应量。

在建立经济学数学模型时,外生变量作为已知的参数列入其中,而内生变量是其中的未知数。

(五)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1.总需求曲线

这里讨论整个社会对所有产品的需求与总价格水平的关系,这个关系必须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为此,我们重新考察需求与价格的关系。(1-10a)和(1-13)两式在R—Y平面上分别表示LM和IS曲线,在满足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令两式右端相等,就可以得到:

θ2=a+e+g+nq

从(1-14)式可以看出,在所有常数项θ0,θ1和θ2都给定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Y同总体价格水平P成反比。如果总需求Y超过了潜在的国民生产能力,即把现有的人力和非人力资源全部充分利用上之后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Y*,就会出现短缺。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限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就容易造成物资的匮乏。

总需求Y与价格水平P成反比。这一关系表示在图1-5中的Y—P平面上。

图1-5 总需求曲线

从(1-14)式还可以看到,当外生变量G、M增加时,总需求曲线AD会向右移动,而当G、M减少时,AD向左移动。

2.总供给曲线

国民生产能力是由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由全国的人口决定;非人力资源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其他物质生产资料,如机器厂房等。一个国家的土地和自然资源是给定的,其他物质资料是从过去积累下来的。技术水平指国家的总体技术水平,在相同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条件下,总体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可以比总体技术水平低的国家生产出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技术水平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贫乏和劳动力的短缺。

在现代社会,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是总体技术进步,还是人口增长和资本积累,都缓慢、平稳。因此,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的潜在生产能力Y*在短期之内固定不变。

容易理解,Y*不受或者不直接受价格水平影响,因而在P—Y平面上,Y*是一条竖直的直线,将其定义为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如图1-6所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与价格变动无关。

3.AS—AD模型

国民经济某一时期的实际价格水平,实际上是由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若将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叠在一起,就能知道在潜在的国民生产能力都发挥出来之后,国民经济的价格水平应当是什么情况,如图1-7,这个模型称为凯恩斯学派AS—AD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