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京东、苏宁、国美三国杀案例解析

京东、苏宁、国美三国杀案例解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点荟萃京东、苏宁、国美,作为家电零售行业的“三巨头”,一直都将对方视为“冤家”“老对手”。京东、苏宁与国美作为家电零售巨头,在家电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它们之间的“三国杀”起源于2011年的“抢地盘”运动。由此,“三国杀”正式拉开序幕。京东、苏宁与国美的“三国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京东、苏宁、国美三国杀案例解析

要点荟萃

京东、苏宁、国美,作为家电零售行业的“三巨头”,一直都将对方视为“冤家”“老对手”。“三巨头”之间的竞争核心开始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竞争。

创新,已经成为能够左右市场局势的重要因素。

2020年8月31日,国美零售(00493.HK,下称国美)发布2020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国美净亏损为26.23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3.8亿元净亏损大幅扩大。以往的“三巨头”已成大家美好回忆了,让我们从他们往日辉煌中得到些启示吧。

回顾2018年,在“双11”大战之中,京东、国美与苏宁之间的无形战场可谓是风起云涌,竞争趋向“白热化”。京东、苏宁与国美作为家电零售巨头,在家电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它们之间的“三国杀”起源于2011年的“抢地盘”运动

在当时,传统家电零售受到互联网零售的冲击,各个家电零售龙头企业都开始着手创新与转型,要实现实体店与线上市场的“两手抓”,于是国美推出“国美在线”,苏宁推出“苏宁易购”。此时,京东商城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开始进军家电市场,并用利润换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企图抢占“地盘”。由此,“三国杀”正式拉开序幕。

2011年至2014年,三家企业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用户,提高销量。虽然,在此阶段,苏宁与国美已经进行了线上市场的创新,但与京东的斗争仍旧停留在价格战上。

其中,国美一直处于守势状态,当竞争对手苏宁与京东的年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时,其营收一直在600亿元左右徘徊。在营业额上,三者的差距已经凸显。

在这段时期,苏宁与国美由于线上与线下的奔波,让京东商城有了可乘之机,被抢占了部分市场。以利润换市场的价格战,让三方各有亏损,但并不能阻止竞争加剧。

在2015年,国美一改守势,率先挑起新攻势,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准备在业务领域上进行创新,拿下广东市场。国美在线董事长牟贵表示:拿下广东市场的战略意义重大。一直以来,广东的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性强,是全国消费榜上赫赫有名的消费大省。因此,国美再次吹响价格战的号角,致力于在广东省提升200%的销售比。

苏宁也不甘示弱,在2015年进入“快车道”;京东商城也开始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三巨头”企业的竞争也日益紧张。

京东、苏宁与国美的“三国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但技术等层面的创新可能会打破三者的平衡状态,改变目前三足鼎立之格局,而加剧这一趋势的催化剂便是持续创新。

三巨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创新也不会拘束在某一点,而是涉及到运营的各个层面:

(1)京东的综合创新

2018年的“双11”期间,京东的“双11”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598亿元,这得益于京东对活动模式的创新。

京东在活动期间采用线上与线下的双渠道模式。在线上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在线下联合60万家实体门店共同进行大促活动。京东创新合作的形式:与线下商超门店打通库存,合作的商超对象有沃尔玛、新雅等,囊括了184家线下门店;线下便利店、商超等业态通过京东到家平台,获取线上流量

通过合作方式、活动模式的创新,京东提升了自身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特别是京超计划,依托于供应链、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还向业界证明了无界零售的可行性,加速了零售产业的融合,可谓是“一箭三雕”。

除此之外,京东还依托于5G智能技术,进行物流创新,建设了国内第一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在该园区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分拣、自动巡检、人机交互的整个物流过程,用机械取代了人力,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还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www.daowen.com)

在2019年3月,京东物流开始上线使用“秒收”系统,这是全球第一套机器视觉批量入库系统,提升了至少10倍的作业效率;京东自主研发的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分拣系统,每小时能够完成4000个包裹分拣任务,精准率无限接近100%,这使包裹分拣的效率大幅提升。

京东的创新战略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给零售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用创新驱动行业向前发展。

(2)苏宁在“时效性与温度”层面的创新

苏宁在物流层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与温度两个层面,力图为用户提供更加完美的消费体验。

在2019年的“6·18”大促期间,客单量巨大,部分电商表示物流将会有延迟,但苏宁却肯定地表示不会延迟。是什么给了苏宁言辞凿凿的底气?那便是技术创新与战略新布局。

技术创新主要应用在“仓运配全链”上。例如,天眼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各个环节的运转效率。

战略布局上,在南昌、青岛长沙石家庄南宁这5个地区创建大小件物流中心,包括大件67仓,小件24仓。这一战略新布局,让苏宁当日达与次日达的服务范围扩大,覆盖区域达到91%,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

苏宁在物流服务层面持续创新,新增“1小时生活服务圈”项目,让用户可以在苏宁小店获得更高级的服务体验。小到一日三餐、快消产品,大到家用电器,苏宁都可以为3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1小时到达”的服务,这就是苏宁力图为用户提供的“有温度的交付”。这让苏宁在与国美、京东的竞争中扳回一局。

(3)国美的智能物流创新

相比于苏宁、京东,国美的物流创新略逊一筹。其创新依旧以“无人仓”为主,通过配备智能机器人,提升物流效率。国美的创新在于物流仓储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物流仓储模式,要求员工能够熟练且准确地根据订单进行货物分拣,工作人员需要从成千上万的库存中准确配对订单货物,其模式是“人找货”,花费的时间较多,且准确性不能保证。

国美据此进行了创新,创建了“货找人”的模式,即将货品的储存区域、数量等录入数据库中,当后台接受到订单时,下放指令给仓储机器人。随后,机器人根据订单指令,找到货品,并将货品搬运到指定的地点。

这一过程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促使物流效率大幅提升。而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并协助解决突发问题或者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三巨头的创新基础都是技术,都是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在物流层面提高效率,避免被其他两位“冤家”超越。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推动这三家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为零售行业带来了新气象与新的发展方向。

三巨头的创新竞争成果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了零售领域的发展。目前,虽然阿里后来居上,国美有隐隐掉队的趋势,但未来还不可知,谁能笑到最后还不确定,创新仍未停止。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三国杀”的最终结果。

各个领域内的巨头企业都已踏上创新之路,实力与财力都无法与之抗衡的其他企业又怎能掉以轻心、固步自封呢?创新是各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