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静态研究优化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静态研究优化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发现,不少城市已经从单中心形态发展为多中心形态。马敏蕾等研究发现,北京传统的单中心空间格局正在被打破,城市多中心化趋势渐显。对于静态横截面数据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一是从时间维度增加数据,考察城市中心价格梯度的动态变化;二是从空间维度优化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详实地考察城市中心对住宅价格变化的空间异质性。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静态研究优化

正如前文所述,国内不少学者充分考虑到住宅市场异质性的特点,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杜德斌等,1997;马思新等,2003;温海珍,2004;王德等,2007;郝前进等,2007)。部分学者采用等值线图、剖面图等GIS空间表达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规律(许晓辉,1997;郑芷青,2001;王欣,2002;李雪铭等,2004;马敏蕾等,2008;温海珍等,2010)。这些研究结合具体城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主要关注静态的横截面市场。大部分研究基于城市单中心的假设展开,如Osland等(2007)、Tse等(2003)、郝前进等(2007)、任荣荣等(2008)分别对挪威和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进行研究,总体上验证了经典的阿朗索城市模型,揭示了到城市中心的距离、通勤时间或成本对房地产价格有显著的负效应。

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对单中心城市模型的假设提出批判,如Landsberger等(1978)构造了一个三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Romanos(1977)研究了在两个就业中心环境下住宅需求的变化(张之礼,2012)。在实证研究方面,Heikkila等(1989)发现洛杉矶八个次中心对土地价格有显著影响,认为洛杉矶已经不是一个单中心城市,应该在多中心框架下进行研究。Waddell等(1993)采用美国达拉斯的住宅数据,发现多中心模型极大地改进了模型的拟合程度。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发现,不少城市已经从单中心形态发展为多中心形态。顾杰(2006)发现,杭州的土地、住房价格空间结构呈现了从类同心圆形态转变为多中心形态的趋势。马敏蕾等(2008)研究发现,北京传统的单中心空间格局正在被打破,城市多中心化趋势渐显。于璐等(2008)对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梯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传统单中心假设与实际偏离较大,模型解释能力不强。(www.daowen.com)

对于静态横截面数据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一是从时间维度增加数据,考察城市中心价格梯度的动态变化;二是从空间维度优化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详实地考察城市中心对住宅价格变化的空间异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