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分析以粮为纲政策时期的种植结构变迁

分析以粮为纲政策时期的种植结构变迁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农业制度与政策,在此背景下实施了“以粮为纲”的政策。根据“以粮为纲”政策的引导,圭山镇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圭山镇遵照的中央“以粮为纲”的政策经验,在坚持生产粮食的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开展多元化种植,调整单一的种植结构。

分析以粮为纲政策时期的种植结构变迁

1.“以粮为纲”农业政策导致种植结构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产量低下,粮食生产受挫,国家粮食收支出现赤字,粮食在供应问题上出现了困难,粮食增产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农业制度与政策,在此背景下实施了“以粮为纲”的政策。根据“以粮为纲”政策的引导,圭山镇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当时,温饱问题是农民面临的首要难题,再加上当时还需成比例地上交一定的粮食,这也就导致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九成左右。[11]此阶段圭山镇虽然种植结构单一,但是粮食作物品种陆续引进更新提高了粮食增产。比如1960年以前水稻的籼稻品种主要有“大小白谷”“刺白谷”,粳谷的品种主要为“冷水白谷”“养白谷”“小青芒”等,1963年后陆续引进“老来青”“台北八号”“310”等优良新品种,亩产达到400千克。比本地品种平均增产15%[12];1955年之前旱谷品种为“镰刀稻”“橄榄谷”,1982年后从罗平引进“懒旱谷”,单产约115千克,1987年引进“白旱谷”“红旱谷”“77-217”等,单产平均达到约187千克;1957—1980年先后引进苞谷品种“金皇后”“春杂”“农杂一号”等,单产平均达到297千克,1983年起推广“73”和“京杂6号”等,增产30%,单产平均达到300千克,1985年后繁育和种植杂交品种,已成为苞谷增产主要措施。[13]在“以粮为纲”政策指导下,圭山镇的农业发展主要是种植玉米和稻谷,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农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发展不平衡。

2.农业政策作用种植结构单一的影响

“以粮为纲”政策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期的种植结构单一,使我们集中于粮食的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农地不应该局限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还应该兼顾经济作物,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为了发展粮食作物,许多地区不讨论具体条件,不考虑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制订了不切实际的大计划并追求了无法实现的高目标。结果,尽管谷物产量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加,但却不必要地排挤了各种家庭副业,导致农业内部比例失衡,自然资源及农地地力受到破坏。(www.daowen.com)

3.开展多元化种植,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传统生产模式

随着“以粮为纲”农业政策实施,粮食增收,有效地缓解了温饱问题,由此夯实了经济基础,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联产承包责任制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改革与多元化种植结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圭山镇遵照的中央“以粮为纲”的政策经验,在坚持生产粮食的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开展多元化种植,调整单一的种植结构。圭山镇不仅重视粮食生产,还合理地调整种植结构,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根据圭山镇喀斯特地貌、不同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调整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地利用模式,丰富农业种植结构,促进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农地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圭山镇人民的粮食生产得到保障了以后,种植结构的改变秉持着粮食生产和食物多样性的原则,发展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种植,合理调整种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农地分配与利用,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满足农民对更高的经济效益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