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苏州都市现代农业政策特征分析

苏州都市现代农业政策特征分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功能作用不断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苏州都市现代农业政策特征分析

1.注重顶层设计

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苏州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与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水系规划等有机衔接。特别是“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总体定位是:都市型现代农业。要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将农业打造成服务都市的农业、生态人文的农业、优质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富农惠民的农业和传承文明的农业,成为全国都市型农业的领跑者。这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功能作用不断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形成现代都市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优质高效、利益共享的产业融合新格局;基本形成特色凸显、农民乐居、市民乐享的“苏式”乡村新风貌;基本形成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村传统文化和都市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乡风文明新气象;基本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基本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美好愿望基本满足的生活富裕新态势。

2.注重政府投入

一方面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责任,确保财政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苏州不断强化政府投入,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财政支农资金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也逐年提高。加大加强农惠农支持力度,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提供重点工程资金保障,确保农业农村增量和总量都有提高,全市范围农业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实施产权分红政策,开展土地入股分红、一村二楼宇集体资产分红、合作社和村级实体分红。采取更加积极的农民创就业政策,支持农民创业开办农家乐农产品网店,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3.注重金融支持(www.daowen.com)

随着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不断提升,对金融和保险支持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苏州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入股等形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此外,还要积极采用投资基金、担保、贴息、债券等方式,不断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

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有效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苏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担保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形成了贯穿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苏州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户达到410万户次,承保风险达到130亿元,产品已覆盖到粮油水稻小麦油菜)、生猪奶牛家禽、蚕桑、农业机械、农业设施等方面;农业担保贷款超过200亿元,建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61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

4.注重制度创新

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贯穿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相继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水稻田、生态公益林、水源地和重要湿地予以财政补偿;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出台水稻田永久性保护政策,率先制定湿地保护条例,率先实施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以及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有效增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