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

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文献一致认为,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在丰富的理论文献中,研究企业退出的实证文献并不算多。Yang和Temple检验了改革对中国辽宁省机电制造业企业退出的影响。Lee和Mukoyama分析了商业周期对美国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马光荣等检验了地区金融契约效率对中国企业退出的影响。但就笔者所了解,目前少有文献分析企业层面的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

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

Jovanovic(1982)很早就提出了产业演化模型,认为高效率的企业将在市场上存活并获得发展,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走向衰退并最终退出市场。Hopenhayn(1992)提出了一个产业动态的长期均衡模型,认为竞争均衡会产生一个临界生产率,低于该生产率的企业将退出市场,生产率高于临界值的企业将在市场存活。Melitz(2003)将生产率异质性引入国际贸易模型,认为生产率最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生产率中等的企业仅保留在国内市场,生产率最低的企业退出市场。以上文献一致认为,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此后,Samaniego(2008)、Lee和Mukoyama(2013)、Clementi和Palazzo(2013)均提出企业发展动态模型。然而,这些文献没有考虑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Cooley和Quadrini(2001)较早把融资因素引入产业动态模型,之后Albuquerque和Hopenhayn(2004)、Clementi和Hopenhayn(2006)、Arellano等(2009)、José(2010)均提出了在融资约束下企业的发展动态模型。这些文献为我们理解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机制的影响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丰富的理论文献中,研究企业退出的实证文献并不算多。Disney等(2003)分析了企业规模年龄英国工业企业退出的影响。Yang和Temple(2012)检验了改革对中国辽宁省机电制造业企业退出的影响。Lee和Mukoyama(2013)分析了商业周期对美国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Eslava等(2013)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哥伦比亚企业退出的影响。简泽等(2013)分析了银行部门市场化对中国企业退出的影响。马光荣等(2014)检验了地区金融契约效率对中国企业退出的影响。但就笔者所了解,目前少有文献分析企业层面的融资约束对企业退出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影响。(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