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解析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科技创新成为我国一系列科技发展政策的核心目标。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解析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应用于农业的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农业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农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人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1.农业科技创新内涵研究综述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定义主要来源于熊彼特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概念。如纪绍勤认为农业科技创新指的是有关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和应用,使得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过程。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的全过程。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资助的公共农业研究部门、大学、推广机构,也包括农业企业和农民,还包括农业行业协会及非营利性组织等[4]

覃肖响认为,农业科技创新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还包括对农业未知领域的探索;不仅包括对新的科学方法的探索,还包括研究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探索。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仅涵盖了纯科学研究的阶段,而且还涉及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过程,是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统一体[5]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贯穿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直到成果转化、推广以及应用的全部过程,是科学、技术等要素互相作用、协同互动的结果。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对分散的各科技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完善利用,并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等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最终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获奖成果等直接成果以及成果转化所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间接成果)的多种能力构成的能力系统[6]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要政策分析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科技创新成为我国一系列科技发展政策的核心目标。从这些政策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创新内涵的理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8.20),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占领市场,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在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2000~2020年)》规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重点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遗传育种及相关种植管理技术,农产品的贮运、保鲜、加工、包装和综合利用技术等。(www.daowen.com)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农业方面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现代奶业等。

3.现有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内涵相关观点的评述

综合以上学者研究和政策表述中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理解可以看出,其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含义主要来源于熊彼特和德鲁克关于创新的观点,即创新是指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具体包括引入新产品、获得新原料、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实行新的组织形式等。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类型。农业科技创新则是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体现。

虽然学者和我国政府在认识上相对比较全面,但在具体实践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被不自觉地大大缩小了。

现有创新研究和政策措施内容更多的是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对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远远缺乏重视。

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多数情况下被忽视了,最多只是作为配套措施进行一带而过的说明,而很少被当作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对象。

然而,实际上,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比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对于整体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决定作用,它们是整个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创新的基础与环境

虽然我国不断强调要提高知识创新水平、技术创新转化率,促进科技产业化,但当前过度强调以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为中心,以学者和政府部门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制度阻碍了这种目标的实现。

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概念的片面理解与实践,将研究者的视野、思维限制在技术创新本身,而难以深入地研究和反思影响甚至决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制因素,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及其产业化的进程,延误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