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平书房中的《81+1》:纪录片《丰碑》中的一段回忆

小平书房中的《81+1》:纪录片《丰碑》中的一段回忆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我又用双面乱针绣创作了一幅名为《81+1》的作品,表现邓小平与孙子休闲嬉耍的场面。这幅作品以纵斜交叉的线条,用几十种色线,还原了81岁的邓小平与1岁的小孙子生动的形象。邓小平逝世后一周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纪录片《丰碑》的镜头中,看到小平生前书房中摆放着我绣的那幅《81+1》。当时的解说词说小平同志逝世以后,他生前书房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动过。

小平书房中的《81+1》:纪录片《丰碑》中的一段回忆

1985年赴联邦德国,那时候我是去表演绣动物的,但是邀请方临时改变主意了,要我绣联邦德国的总统像。因为我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所以绣人像也没能难倒我,我用五个月时间,绣成了长50厘米、宽35厘米的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的肖像。

这件事一经媒体宣传,便在西欧引起了轰动。五个月当中,我就没有一天休息的。刺绣总统像作为我们中国的一个优秀传统艺术展示给他们,并作为国礼赠送,这是一件太有意义的事了。

1993年,我又用双面乱针绣创作了一幅名为《81+1》的作品,表现邓小平与孙子休闲嬉耍的场面。这幅作品以纵斜交叉的线条,用几十种色线,还原了81岁的邓小平与1岁的小孙子生动的形象。为什么会绣这个像呢?当时市委书记来参观,提出了一个建议,给我们的领导也绣一个。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我们国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让我给小平同志绣像,这个意义更不一般。正是改革开放让我重新走上了艺术的道路,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精心挑选了一幅小平同志和小孙子在亲吻的照片,开始刺绣。

(左)在德国表演杭州刺绣,1985年,德国(www.daowen.com)

那时候我是天工艺苑绣品研究所的所长,白天要管单位的事情,所以全部都是利用晚上跟星期天做的,做了十个月。在邓小平89岁生日前,我跟市宣传部部长一起把成品送到了邓楠那里,然后再由邓楠送到小平同志的手里。邓小平逝世后一周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纪录片丰碑》的镜头中,看到小平生前书房中摆放着我绣的那幅《81+1》。当时的解说词说小平同志逝世以后,他生前书房里的东西一样都没动过。那个时候我心里激动的呀,我终于知道我的作品在什么地方了,就在他生前的书房里。我一生绣过无数幅作品,真正的艺术品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是我所有作品中很有价值的一幅。

2002年,我带着几个学生,和我的一个同事共同创作完成了大型双面刺绣地屏《南宋西湖龙舟图》。这是杭绣历史上很大的一件作品:3米多宽,2米多高。当时主要是想表现南宋时期杭城的历史风貌,因为南宋的时候杭州是很繁华的。同时这也是我向杭州市政府申请的一个课题。但是做到一半时,我们单位改制了,这个作品就搁在那里了,我觉得很可惜。于是我就是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王国平书记,王书记当天就批示:像陈水琴这样的工艺美术人才是杭州的宝贝,要重视,希望相关部门专门去关心一下这个事情。在王书记的关心下,我们七个人又做了一年。这个作品在杭州第三届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后来被市政府收藏了,现在收藏在中国财政博物馆

(左)参加俄罗斯“中国文化节”,2010年,俄罗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