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寻找真实自我:适应性本真的领导风格

寻找真实自我:适应性本真的领导风格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领导工作中,许多领导者对“真我”的概念嗤之以鼻,在许多人心中,领导者必须长袖善舞,做一个左右逢源的“双面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聪明的领导。有研究显示,双面性格与职场上的消极行为有重要联系。可以说,更高层次的领导者要从“真我”走向“无我”。以灵活的态度看待“真实自我”,是找到“适应性本真”领导风格的前提。

寻找真实自我:适应性本真的领导风格

1.为什么“双面人”难以致远

现实领导工作中,许多领导者对“真我”的概念嗤之以鼻,在许多人心中,领导者必须长袖善舞,做一个左右逢源的“双面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聪明的领导。甚至有人举出不少反例,认为组织中往往是一些心术不正、善于伪装的“双面人”才能取得成功。

为什么具有双面性格的人往往能在工作的初期表现优异呢?

这是因为,除去黑暗面之外,这些“双面人”显然还有光明的一面。一项研究发现,拥有双面性格特质的人更外向,对新事物抱有更开放的态度,更加好奇,自尊心更强。另外有研究表明,精神变态与具有权术主义倾向的人能够利用诱惑和威胁的手段吓退潜在竞争对手,获得上级的青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拥有这些性格特质的人通常都是优秀的演员,并能在短期的工作关系中如鱼得水。

虽然双面性格有积极的一面,但他们的成功是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的。以政治的眼光来看,大环境越肮脏、越污秽,这些具有寄生性格的人活得就越滋润。所以才有人感叹,“好人当不了领导,领导不是好人”,这其实都与制度和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

双面性格的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一定会产生不小的问题。有研究显示,双面性格与职场上的消极行为(偷窃、旷工、失误、破坏等)有重要联系。从1951—2011年,所有出版的相关科学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分析结果,即权谋主义、自恋癖与精神变态均与消极工作行为呈正相关,权术主义、精神变态与实际工作表现呈负相关。“庞氏骗局、互联网诈骗、贪污、内部交易、腐败、渎职”都可以归因于领导者的双面性格的特质。

但是常言道,“过犹不及”。研究表明,适度的权术主义倾向预示着较高的团队责任感,这也许是因为奉行权术主义的人在政治上精明,擅长交际,总能力争上游。但是长此以往一定会导致问题,特别是当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就是说,双面特质是人们个性中的有毒资产,领导者可以将它们变为一种职业武器,但随着一步步成功,双面特质的领导者会在成功面前丧失自我。

2.从真我领导到无我领导

有一项关于领导者品质的长期调研显示,人们最想从一个领导者身上看到的品质是“真诚”。在不同国家、文化、种族、性别、教育程度、年龄等维度上,这个结果都是一致的。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例如《堂吉诃德》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是谁。”而如何在生活中坚持真诚如一的原则,是领导者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要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必须把生活的各方面都考虑进去,包括工作、家庭以及朋友,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在任何一种环境下都保持不变。

然而,研究表明,要想获得职业发展,领导者必须走出“保持真我”的舒适区,不断突破自身边界,尝试不同领导风格和行为方式,既保持真实自我,也能适应组织需要。可以说,更高层次的领导者要从“真我”走向“无我”。

领导者如果总是向内寻找答案,很容易加深已形成的世界观和脱离现实的自我认知。如果不去尝试新的领导方式并建立外部视角,就会受制于惯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领导者思维,首先要行动起来:投入新的项目和活动、和各种人交往并尝试新的任务管理方法。以灵活的态度看待“真实自我”,是找到“适应性本真”领导风格的前提。

领导者在笃定心中的“真我”之后,也要借鉴不同领导风格。学习过程大多包含模仿行为。学习的前提是认识到绝对的“原创”并不存在。领导者获得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意识到“本真”并非一种内在状态,而是对不同领导方式兼收并蓄、建立自身风格的过程。领导者不应只模仿某个人,而应借鉴多种不同风格。机械地模仿某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有选择地借鉴多种行为方式并按自己的需要组合起来、不断调整完善,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有学者曾研究过投资银行咨询师从专业人员到做管理人员的转型。发现大部分人在新岗位上都会不自信,但能够适时变换自己风格的“变色龙型”追随者会有意模仿成功资深领导者的行事风格和技巧,这让他们的上司愿意私下传授经验、解释隐性规则。因此,“变色龙”能更快形成“适应性本真”的工作风格,而“忠于自我”型追随者还停留在专业至上阶段。

持续努力自我完善。除绩效目标外,领导者还应设立自我完善目标,不断探索自我的不同侧面。自我认知是一个渐进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因此尝试转换身份并不是背叛自我。领导者不应固守已形成的自我认知,而应积极拥抱变化,以开放心态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人们当然都希望在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制定正确战略、果断执行,并做出组织需要的成果。但如果只关注这些,人们就会害怕风险,而自我完善恰恰需要冒险。(www.daowen.com)

领导者成长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突破自身边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一系列实验证明,过于关注自身外在形象会妨碍人们完成新任务。绩效目标会驱动人们向他人展示、向自己证明自身优势,如智力和社交技能等。相反,自我完善目标会驱动人们开发新的优势。当专注业务表现时,领导者会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专注自我完善时,领导者能把对本真的诉求和强烈的成长意愿融合起来。即使是行为举止和沟通方式的微小改变,也可能让领导能力发生质的飞跃。虽然对于新事物的尝试,会让人感到不适,但是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会帮助领导者塑造理想的自我。

延伸阅读

西点军校如何培养领导力

西点军校对领导力的训练,主要通过六个方面进行,包括:军事训练、体能训练、智力训练、道德、精神和社交方面的训练。六个领域的指导方向是能力、素质、品格。领军人物的训练,它强调的一个是素质,一个是品格,素质里面主要是知识和技能,品格里面主要是精神层面、道德层面和价值观。整个培育过程中,要有精神上的信仰。学员可以是无神论者,这都没有什么关系,但西点会鼓励你在道德领域里,按照西点的理念去寻找自己的信仰。

西点军校前校长戴夫·帕尔默曾经说过一句话来强调西点军校领导力培训体系的强大作用:“随便给我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都可以把他培养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帕尔默认为,西点军校的人文环境,以及西点军校强有力的领导力培训体系,可以把一个普通人,通过情境的安排和设计,培养、培育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西点军校的学员在四年毕业之后,一般要去军队服役。服役之后,可以选择在部队继续当兵——对这些毕业生而言,目标就是做将军;或者,可以离开军队去组织。而很多著名跨国公司,比如:惠普、IBM和通用电气,通常会在学员即将毕业时,提前去西点物色人才。

西点军校出来的学员,通常在商界获得成功的概率很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说西点军校是美国最大的商学院。西点军校的学员,没有学过金融,也没有学过财务会计这类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为什么他们会受到优秀组织的如此重视?并且,这些人通常在后来进入商界后,提升很快,很多人会迅速成为商业领军人物,奥秘到底是什么?

原因在于,西点军校毕业生有顽强的毅力和明确的目标,到组织以后,能很快补充所需的技术性知识,把要做的事情做好。“比如说,你要求他到财务部报到,他能很快适应财务部门的工作,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并且具有顽强的意志,可能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补充学习好财务知识——这可能也就是人们所讲的精神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因此,西点出来的人到组织里面上手很快,提升也很快。而迅速跟上组织的节奏,融入组织文化,则更多归功于西点军校一直强调的团队协作训练体系。

在西点军校,经常通过很多团队活动来培养学员的领导力。在西点,运动中学校会安排不同学生体验做领导。而在学员运动的时候,旁边会有两个系领导在观察,看在运动中哪个“领导”没起作用,哪个运动中“领导”是起作用了。他们再对这些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点评,然后让大家思考,反思在团队活动中领导的作用。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其实很多地方都在强调,但西点军校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强这种效果的。通过环境和情境的设计,所有要涉及培育的领军人物品格的过程,学员都需要经历。从风险与压力的承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支撑、再到意志力的锻炼等,学员都需要一一经历、体会。而正是这种锻炼,使得西点人四年之后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在学员进入西点军校的第一年的第一天和之后的前六个礼拜,西点会告诉你,不管你是谁,哪怕你自认为是一个大天才,或者是一个特别知名组织的优秀下属,或者某个著名高校的积极分子,你都要把你之前所有的东西忘却。

在西点训练,第一年强调的是执行力,执行所有的事情。第二年开始培养领导力,学员可以管理3—10个学生,第三年管理30—300个学生,第四年可以管理4000个学生。有人认为这种安排的目的就是强调领导力。根据西点的信条:如果没有当过追随者就当不好领导。“因此,经过这番训练,当你当领导的时候,你大概知道你追随者怎么想的,你大概知道应该怎么去担当领导。”

——[美]克兰德尔:《西点军校的领导力》,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