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贸易强国的现实背景

建设贸易强国的现实背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在202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3.52%,而美国的这一占比仅为11.15%。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不匹配的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话语权,对外贸易“大而不强”也导致我国难以实际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并设置经贸规则议题。

建设贸易强国的现实背景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1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仅有约5096.5亿美元,到2020年已增长至46559亿美元左右,2020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大概是2001年的9.1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2.35%。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2013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在202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3.52%,而美国的这一占比仅为11.15%。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互利共赢 共创未来”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我国的货物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59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72%。2009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从此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实现了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货物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243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06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91%。同样在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仅次于美国,并持续至今。

* 2001—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从上述贸易规模来看,我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是,我国还远非贸易强国,具体表现为:(www.daowen.com)

第一,我国企业在国际上还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科技领域的绝大多数发明专利,我国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如无线电传输、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的发明专利主要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再者,众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在通信产业,因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第二,我国的贸易地位掌控能力不强,缺乏国际市场议价能力和重要产品的定价权,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方面参与度仍不够高。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不匹配的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话语权,对外贸易“大而不强”也导致我国难以实际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并设置经贸规则议题。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但是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相关企业的议价能力薄弱,所获利润极低,处于价值链低端。

第三,我国的贸易平台影响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待提升。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贸易平台搭建,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展会为全球经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对贸易平台的掌控能力显著提高,但贸易平台的影响力仍然不足。此外,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虽然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在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缩短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用时、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 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第四,我国的贸易结构有待持续优化。在国际市场布局方面,我国对传统进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发达国家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国,而与新兴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就商品结构而言,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还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尚未具备比较优势。此外,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形式单一,生产能力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第五,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偏低,产品质量及产品单价较低,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薄弱,贸易效益不高。在出口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存在“大进大出”的特点,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其长期徘徊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未能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