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而言之,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它与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根据模型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至2018年广东省的城市化率已超过70%,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后期。根据城市化率判定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平均水平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只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浙江、江苏等省均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且略落后于广东省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阶段的关系

简而言之,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它与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以前经常用户籍标准来进行城市化率的衡量,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没有城镇户口的人涌入城镇,很多甚至是常住人口。显然原有的衡量标准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实的要求。

我国学者徐生东认为,户籍的衡量标准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为此,他对城镇人口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城镇人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户籍人数。二是在城市市区和乡镇政府所在集镇建成区内已购房,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户口仍为农村性质的人口。三是在各大、中、小城市市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从事各种非农工作,在城市(或镇)暂住一年以上的、户口仍为农村性质的人口”[22]。现在,常住人口=户籍在本辖区也在本辖区居住的人口+户籍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待定(无户籍和口袋户籍)+户籍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以下的人口。综合上述分析,城市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城市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暂住城镇半年以上且以非农职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总人口×100%。这一计算方式是当前讨论比较多的,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这里我们选定这一计算方式进行广东省城市化率的判断。

美国地理学家偌瑟姆(Northam)在1975年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后来被广泛作为判断城市化的主要衡量标准,即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模型[23]。该模型认为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的30%和70%是划分城市化阶段的两个分水岭。一般而言,城市化率小于30%的为城市化初期,介于30%70%的则为中期阶段,超过70%的则为城市化后期阶段,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化的速度会在中期阶段提高很多[24]

指标通常用来说明结果,这里的城市化率不仅反映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而且也映射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工业化的发展引发了人的聚集,从而形成城市发展的基础,又进一步刺激了工业化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不单纯是工业化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化高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相匹配。一般情况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脚步在发达国家是相协调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例如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又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差距不可能太大。因此可以用城市化简要地判断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

表5-17、表5-18是广东省2009—2018年的人口数据及据此计算的城市化率和全国几个省市的城市化率数据:

表5-17 广东省人口及城市化率情况(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据历年广东统计年鉴整理。

表5-18 全国及几个省市的城市化率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9》。

根据模型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至2018年广东省的城市化率已超过70%,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后期。根据城市化率判定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平均水平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只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浙江、江苏等省均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且略落后于广东省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从这个方面来看,广东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结合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从整体来看,我国工业化水平要高于城市化水平,尤其是上海特别明显,广东省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不太明显,基本上是协调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