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强预警措施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强预警措施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粮食受自然风险、需求量增长等因素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粮食安全预警建设,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把握粮食供求基本态势,对粮食供求趋势做出超前判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调节控制,从而达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政府可启动粮食安全应急系统,采取应对措施,达到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

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强预警措施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中国粮食受自然风险、需求量增长等因素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粮食安全预警建设,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

粮食安全预警建设包括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粮食安全监测系统、粮食安全应急系统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把握粮食供求基本态势,对粮食供求趋势做出超前判断,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调节控制,从而达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监测系统,粮食安全监测系统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工具将全国粮食信息网点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快捷高效的信息系统,监测与影响粮食安全相关的重要因素的变化情况。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应急系统,当粮食生产和储备出现不安全或波动的征兆时,粮食安全应急系统作为粮食安全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政府可启动粮食安全应急系统,采取应对措施,达到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

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粮食安全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实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从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基于粮食安全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利用近几年国际粮食市场低价运行的有利时机,适度进口中国所需的粮食,充实我们的粮食储备,以舒缓中国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从中国的粮食贸易现状来看,我国应该对粮食安全给予更高的重视。我国粮食贸易量大,并且粮食自给率还有提高的空间。更为严重的是大豆状况,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大豆近3/4来自进口。从趋势上看,我国逐渐从粮食出口国成为粮食进口国,并且进口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加。粮食需求的增加迫切要求更多的粮食,粮食贸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而粮食贸易的增加使得我国不得不注意粮食贸易中存在的风险,2008—2011年间国际粮食价格翻倍甚至涨至3倍,这对一些欠发达国家而言是一个晴天霹雳,基本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民众通过暴力发泄心中的不满,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17]同时,推行土地休耕措施,保证中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让因为追求连年增产而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的情况趋于改善,让已经过度透支的土地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为子孙后代预留宝贵的耕地资源。(www.daowen.com)

另一方面,为构筑对中国粮食安全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与粮食合作。尽管中国土地辽阔,但适合耕种的土地资源并不多,随着全国各地的开发利用,国内可用的优质耕地范围日益缩小。而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通过互利共赢的技术合作、资源共享、资本投资等方式,积极开拓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种植生产基地和拓宽市场份额以及销售渠道。因为基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我国的农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东南亚地区盛产热带水果大米棕榈油、木薯等,俄罗斯、乌克兰等黑海地区已经成为粮食的重要出口地。这些国家很多都有大量待开发的耕地资源,并且有着比我们更为丰富的光热水条件,但这些国家由于耕作技术的原因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缺乏优良性状的品种,作物单产水平偏低,这就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化战略和开拓境外粮食生产基地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基于此,中国政府应大力支持以中粮为代表的粮食企业实施农业全球化和“走出去”战略,并在投融资、关税减让、信贷支撑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中国粮食企业赴沿线国家开展租地投资、企业并购方面的业务,在当地租赁土地进行建厂生产,从事国际农业合作和交流,积累粮食贸易方面的经验,在与美国跨国粮食企业的竞争中发展壮大,控制更多的粮源,提高沿线国家的粮食生产效率,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充足的、稳定的粮食供应。并且通过贸易,我国可利用他国在土地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来节约本国的土地等资源,甚至可以考虑发展粮食的二次加工,利用粮食中的各种成分,提高粮食产业的附加值。这既提高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水平和合作深度,又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国家,增强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