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香港转口贸易的历史与特点

香港转口贸易的历史与特点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中心区是指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据优势的地区与国家。诚然,香港与广州相比较,远离珠江口,与内陆腹地的交通及贸易便利度显然不及广州。确实,英国人不是当年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想要的不只是一个香港,而是整个中国,不只是战争赔款,而是把中华帝国卷入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主导以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全球化进程中。香港,在英国殖民者眼中的角色是“跳板”,是中转港,是转口贸易港。

香港转口贸易的历史与特点

英国作为近代民族国家发端于15世纪末。1588年英国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面。17世纪,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英国走上“日不落帝国”[1]依靠的是船坚炮利,工业革命自由贸易,殖民政策。

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节点恰是维多利亚女王[2]执政伊始。此时的东西方力量对比已经换位。英国如新星冉冉上升,康乾盛世谢幕,清朝转向衰落。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后,世界便按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理解而划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与边缘区。[3]中心区是指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据优势的地区与国家。边缘区是指本土很虚弱、甚至不存在国家的地区。19世纪,英国属于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区。广大亚非拉地区及欧洲殖民地属于边缘区。中国则属于中心区与边缘区的过渡地带——半边缘区。

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破了大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美梦。原本与珠江口诸多岛屿一样沉寂而平凡的香港从此脱颖而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马戛尔尼开始,就把争取靠近长江口的舟山群岛作为通商中转的最理想口岸。1841年鸦片战争进行时期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在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查理·义律的信函中还认为,香港是一个贫瘠之岛,永远不会成为贸易中心。[4]

既然英国人志在舟山,为何《南京条约》割让的却是香港?

韦尔奇在《香港史》中的解释是,维多利亚女王却因为自己的幼女有可能成为“香港公主”而愿意接受清政府割让香港。[5]其实,协议与条约都是博弈的结果。之所以割让的是香港而非舟山,或许还有如下三个原因:其一,因为鸦片战争发端于南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就对香港地区频繁入侵。英国在香港地区贩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6]其二,1841年英国实际已经武力控制了香港;[7]其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让道光皇帝做选择题,割让远离北京、靠近广州通商口岸的香港,还是割让靠近长江口、即靠近江南粮仓、也即靠近帝都赖以生存的京杭大运河的舟山群岛?高低立显。道光皇帝对于割让香港的自我安慰是:该夷性等羊犬,不值与之计较。[8]割让庞大帝国末端微不足道的香港,给英国人一个居留地,从而换来持久的和平。(www.daowen.com)

广州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为何《南京条约》没有割让广州?

诚然,香港与广州相比较,远离珠江口,与内陆腹地的交通及贸易便利度显然不及广州。《南京条约》割让的之所以是香港而不是广州,一方面这是中英博弈的结果,英国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鲸吞广州,清政府也不会答应把广州割让给英国;另一方面香港较广州更符合英国殖民步骤的原则。英国在殖民过程中遵循步骤是,先占领海港等战略要冲,再深入内陆腹地,香港可以与直布罗陀、佛得角、好望角马六甲等海港战略要冲,共同构成英国全球化殖民体系的重要节点,因此,虽然香港在与内陆腹地交通及贸易方面比较广州处劣势,但是,占有香港较广州在控制通向远洋的交通及贸易方面处于优势。

因而,香港对于英国的价值,不在于香港自身的资源与市场,而在于英国可利用香港这个桥头堡打通中国内陆腹地。港英管治者从踏上这块土地伊始,便将香港定位为英国殖民体系中伸向中国内陆腹地及远东的转口港。确实,英国人不是当年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想要的不只是一个香港,而是整个中国,不只是战争赔款,而是把中华帝国卷入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主导以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全球化进程中。

香港,在英国殖民者眼中的角色是“跳板”,是中转港,是转口贸易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