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承载力的概念和界定

城市承载力的概念和界定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测度对象来看,现有文献尚未发现对中国省域城市可持续承载力进行测度的,这可能是收集资料困难所致。针对上述问题,本章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测度31个省区市的城市单项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为统筹提升城市承载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承载力的概念和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资源承载力”界定为“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一个地区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王学军将“地理环境人口承载潜力”界定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在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准、在不导致环境发生不可逆化的前提下,生产的物质和全体环境要素状况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限度”。毛汉英、于丹林认为区域承载力是指不同尺度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刘晓丽认为城市承载力包括要素系统承载力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其中要素承载力具有“阈值”的含义,表现出城市发展中的要素短板。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本章认为上述城市承载力的概念界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认为城市承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方面,资源与环境条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模;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可以通过改善资源环境利用条件,提升城市承载力。因此,城市承载力是一个城市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不超过城市承载阈值的前提下,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经济、社会规模。

围绕城市承载力的概念,现有文献主要从单要素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两方面展开研究。单要素研究有助于从某一个维度展开深入研究,但城市承载力作为一个综合体系,是任何一个单要素也无法予以涵盖的。因此,本章主要从综合承载力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但单要素分析既是整体承载力测度的基础,也利于从专项要素细化省域之间承载力的对比。

关于城市承载力的单项评价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交通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方面。交通承载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交通车辆的容纳能力,Onishi较早把指标评价方法用于城市承载力发展的研究,只不过当时还仅限于经验性的分析以及交通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孙艳军测度了广州的交通承载力变化,高桂凤等构建了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人口承载力分析方面,陈图深、童玉芬深圳、梅伟娟对山东省邹城市、童玉芬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哈斯巴根通过构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建立了分析框架。瞿理铜则测度了湖南省市辖区的土地承载力。关于水资源承载力方面,薛小杰等、贺瑞敏、孙玉琢分别构建了水资源测度体系,并进行了检验研究。

关于城市综合承载力测度方面,欧朝敏、刘仁、李岩、范秋芳、王珊珊等,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不同城市群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从评价方法来说,现有文献主要采取主成分分析法、熵值评价法、主观值法、目标值比较法等,这些方法大多比较主观,且无法测度最优指标的贴近度。本章采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的方法进行评价,既有客观测度的特点,又可以与最优指标之间进行贴近度测度。(www.daowen.com)

从现有文献评价体系的维度来看,主要是从交通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四个纬度来构建城市承载力。其合理之处是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测定合理的阈值,其缺点是没有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反过来也可以为资源环境提供经济基础,为土地集约利用和交通承载力提供基础。

从测度对象来看,现有文献尚未发现对中国省域城市可持续承载力进行测度的,这可能是收集资料困难所致。此外,从测度的维度来看,现有文献在对城市承载力测度时,往往对综合承载力进行排序,对单项的测度及排序较少,因而也无法寻找到每个区域的短板要素并最终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章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测度31个省区市的城市单项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为统筹提升城市承载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