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经过5 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大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更加全面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与党的十六大报告相比较,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强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 再翻两番的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还特别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幅提升,并第一次提出了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发展的关键在于和谐。因此,如何构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形成新时期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就成为发展的关键。

10 年来,我们党在小康社会内容方面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新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政治方面,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强化基层民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文化方面,以“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特别提出了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新要求。(www.daowen.com)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再到党的十八大,这些经济理论的创新,深刻而简明地反映出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要求,也应该包含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正是有了这样的新要求,中国的未来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更加富裕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在国际上更加具有亲和力,并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