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与美国的绝对优势及国际贸易

中国与美国的绝对优势及国际贸易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国生产面包有绝对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单位面包的直接成本只有1/3个劳动力,而美国要用1个;同时,美国在生产葡萄酒上有绝对优势。假定中国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面包,而不生产葡萄酒,美国则只生产葡萄酒,然后经过交换,也就是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生产的东西,看看情况会怎样。所以,绝对优势是国际分工合作的原因之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

中国与美国的绝对优势及国际贸易

人类的近代史是从1500年左右开始的,因为在这前后,有几个地理大发现:以达·迦马(Vasco da Gama,1460~1524)为首的船队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麦哲伦(Fernão de Magalhães,1480~1521)船队的环球旅行,特别是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1450~1506)发现并到达美洲大陆。人们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没多大,我们都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各国交往迅速增加,主要的标志就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即国际贸易,空前频繁。

国家之间做生意,肯定是因为做贸易比不做贸易,也就是自给自足要好,经济学家的重要贡献,就是在原理上说明了这一点。

一件事情,只有在原理上确定不疑,才能使人们坚定信心,这也是理论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而是经过了复杂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产生了两种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原因。

第一种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叫“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跟别的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比事必躬亲,什么都自己生产,来得更好。

假如中国和美国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面包葡萄酒,再假定生产只需要劳动力,不需要其他投入,也就是其他投入是免费的。还假定两国人民的偏好是一样的,这个偏好有些特殊,即消费葡萄酒和面包的数量相等,就像人们对于穿鞋的偏好一样,左鞋和右鞋的数量必须相等,否则穿鞋的效用,由数量较少的鞋决定,比如一只左鞋两只右鞋的效用,与一只左鞋一只右鞋是一样的。

做这些假设,是为了降低分析的难度,但是并不影响结论,即使去掉这些假设,结论还是一样的,不过分析起来更复杂。这就叫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是简洁而优美的。

如果中美两国(可以当作全世界)各有100个劳动力,在给定的时间内(如每小时),每个劳动力生产的效率如下:

中国                美国

3单位面包              1单位面包

1单位葡萄酒             3单位葡萄酒

如果中美两国都闭关锁国,要达到自己最大的福利,中国必须把25个劳动力配置到面包的生产上,剩下的75个配置到葡萄酒上,因为只有这样,面包和葡萄酒的产量才会相等,别忘了消费相等的假设。

这样,中国的总产量就是75单位面包,75单位葡萄酒,这也是中国人的最高消费水平。(www.daowen.com)

同样,美国要把75个劳动力用于面包生产,25个人用于生产葡萄酒。美国人的最高消费水平也是75单位面包,75单位葡萄酒。

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国生产面包有绝对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单位面包的直接成本只有1/3个劳动力,而美国要用1个;同时,美国在生产葡萄酒上有绝对优势。

假定中国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面包,而不生产葡萄酒,美国则只生产葡萄酒,然后经过交换,也就是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生产的东西,看看情况会怎样。

中国把100个劳动力全部用来生产面包,中国面包的总产量,也是世界面包的总产量就是300单位,比封闭条件下的150单位翻了一番。

同样,美国把100个劳动力全部生产葡萄酒,全世界的葡萄酒产量就是300单位,也翻了一番。总产量提高,就有了福利提高的可能。

国际贸易是有风险的,假定中国只生产面包,而美国既生产葡萄酒也生产面包,而不与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就危险了。因为根据偏好假设,300单位面包0单位葡萄酒,与0单位面包0单位葡萄酒组合的效用是一样的。美国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可是为什么中美两国都敢分工,只生产一种东西呢?就是因为中国人认为,美国人不蠢,他们愿意跟中国做贸易,而不会什么都生产。美国人也是这么看中国人的。也就是说,中美两国人民都认为对方是理性的,都是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

剩下的问题就是交换了。假如中国给美国150单位面包,美国最多愿意给中国多少葡萄酒呢?那就要看如果美国生产150单位面包,需要放弃多少葡萄酒(机会成本)。

是450单位!因为美国要生产150单位面包,需要150个劳动力,而150个劳动力可以生产450单位葡萄酒,对美国来说,150单位面包和450单位葡萄酒是等价的。美国最多愿意放弃这么多的葡萄酒交换面包。当然,美国一共也没有这么多劳动力,根本也生产不出这么多的葡萄酒。

而对于中国来说,多少葡萄酒就可以接受?那就要看,为了生产150单位面包需要放弃多少葡萄酒,因为中国生产150单位面包需要50人,而50人可以生产的葡萄酒是50单位,对中国来说,150单位面包和50单位葡萄酒是等价的,美国人给50单位葡萄酒就满意。

如果美国给中国450单位葡萄酒(当然美国人没有这么多),美国人尽管没有占便宜,可也没有吃亏,不过是好处都让中国人占了;如果美国人只给中国50单位葡萄酒,中国人也不吃亏。

实际的成交价格或者比例,不是这两个极端,而是介于它们之间,比如150单位面包,换150单位葡萄酒。这样,中国人和美国人皆大欢喜。我们又一次看到,贸易的最差结果是一方得到好处,而另一方没有好处但并没有吃亏,而贸易的一般结果是双赢!

结果是,中国和美国的福利水平都是150单位面包和150单位葡萄酒,都翻了一番!因为放弃了一部分产品生产,转而依靠贸易获得它们,中美都变得更富裕了。所以,绝对优势是国际分工合作的原因之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