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双井村的气候条件与作物种植

双井村的气候条件与作物种植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降雪稀少。(二)气候条件与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结果和日照百分率密切相关。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农事安排。上述的气候条件不仅对粮食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而且对于经济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双井村自古种植棉花,棉花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气温、日照、降水条件。

双井村的气候条件与作物种植

(一) 气候概况

双井村地处东部季风暖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量偏少。据《宁晋县志》记载,夏季东南风盛行,气温增高。雨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民谣曰,“五月旱,不算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降雪稀少。

当地月平均日照时数,5月最多,为2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亦最高。日照时数在11月最少,为174小时。日照百分率7月最低,为51%。下表为当地日照时长、百分率状况。

表2-1 1957年至1995年月均日照时长、百分率状况

  资料来源:宁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晋县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0页。

当地气温年较差大,具体的气温状况详见《宁晋县志》:“1957年至1995年间,年极端温差为65℃,年平均气温为12.5℃。最热年(1961年),平均气温为13.4℃。最冷年(1969年),年平均气温为11.4℃。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6.6℃,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3.9℃,气温年较差为30.5℃。”(3)

表2-2 月平均气温状况(单位: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日表示冰雪消融,土壤开始解冻。初日一般在2月25日,终日为12月1日。初日4月4日,中温作物谷子、高粱、豆类播种。终日10月27日,经206天,积温4371.8℃。日平均气温通过15℃的初日为4月27日,是夏播作物最佳期,是春播棉花、花生生长旺期。

(二) 气候条件与作物种植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结果和日照百分率密切相关。据统计,1957年至199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10.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能满足长、短日照作物需要。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农事安排。当地俗语称“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当地很少种瓜);秋分前后,开始秋收;秋三月、麦十天”,意为秋季有3个月的时间,而收割只需10天左右。

上述的气候条件不仅对粮食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传统社会,谷子、玉米、高粱、豆类等作物一般一年一熟),而且对于经济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双井村自古种植棉花,棉花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气温、日照、降水条件。村民种植的棉花分为“籽花”与“好百花”两个品种,籽花品种的棉花呈泛黄色,产量较低(一朵生3瓣),价格低,主要用于织布,村民们种此类棉花的比例较小;“好百花”品种的棉花呈漂白色,产量高(一朵生5瓣,3斤棉花出1斤瓤),价格高,村民们喜种此类棉花。到了农历八月摘棉花的时节,家里的男女老少都需要下地干活(不包括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赶在九月之前完成采摘任务。当地素有“花收九月霜”的说法,即到了农历九月份,如果棉花还未采摘,秋霜降临,会影响棉花的颜色(白色的花头霜打之后,变为黄色)。

表2-3 棉花生育期日照、温度、降水状况

(三) 地温条件与村民行为(www.daowen.com)

当地全年之中6月份地温最高,平均值为30.8℃,1月份最低,平均值为-4.1℃。极端最高温度为70.0℃,出现于1962年6月17日;极端最低温度为-25.5℃,出现于1950年1月5日。(4)

表2-4 月地表温度(单位:摄氏度)

地中温度与深度相关。冬季深度增加,温度提高;夏季深度增加,温度降低;春秋两季,变化差异较小,地中温度不高于0℃,土壤中水分成冰、冻结,形成冻土,地中温度越低,冻土越深,层厚越大。

表2-5 月冻土深度

1949年以前的农历六月,气温最高,村庄街道里的沙土温度也高,人们无法光脚走路。在六月伏天,强烈的光照条件下,地表水分大量蒸发,时常引发旱灾,正如村民所感慨的,“三年两头旱,碌碡不翻身”(意为旱情严重,庄稼几乎颗粒无收)。面对严重的旱情,少数大户人家可以打旱井浇地,大多数的村民无力打井,只好通过举行仪式祭拜龙王爷或向天主祷告的方式,求助于神明。

村庄的冬天,气候寒冷,水井旁边常有结冰,增加了村民们打水时出意外的风险。此外,冬季的低温冻土层厚度达2尺左右,这时如果死了人要挖墓坑(俗称“挖穴”),先在冻土表层烧把火,等冻土表层融化后再开挖(5) ,这样可以节省挖穴者的体力。

(四) 降水与“任水四流”惯例

双井村境内冬季降雪稀少,夏季雨量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据1957—1995年资料统计,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18.1毫米,占年总量的67%,变率为30%,属四季中最小。冬季降水量为11.9毫米,占年总量的35%,变率为65%。春秋降水量、变率介于冬夏之间。(6)

表2-6 季均降水量

表2-7 连续降水天数与雨量表(单位:毫米)

降水丰富的季节,村民自家院内积水沿着村庄坡降形过道自然地排至村外,村庄由此形成了“任水四流”的规则。村民们以此规则来处理与排水相关的问题,比如农户甲的房屋地形高于四邻的,从甲排出的积水灌入邻居的院内,按照任水四流的规则,邻居也不能责怪。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邻居、一户落的村民之间难免会因为积水的流向、排泄发生摩擦,这时,相互间需要体谅。正如当地俗语所称,“没有走不到的道,没有用不到的人”“人要有口气,你不敢说上哪”,意为人们之间和谐相处,不要“薄皮”(斤斤计较),不要把对方看“绝”了。(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