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块耕作流程及制度实践——以小麦为例

田块耕作流程及制度实践——以小麦为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套完整的耕作流程,需要顺应耕作时间、选用合适的耕作工具,还要遵循一整套耕作制度。这里以小麦为例,介绍牛家庄的田块耕作。日军侵入牛家庄的时候带来“肥田粉”即化肥,开始专门雇人种植棉花,后来推广到全部农作物。“当时以记账的形式分给每家,但直到日军投降也没有结账。施肥后,亩产提高,从150斤提高到200斤每亩。日军撤退后,留下大量‘肥田粉’,但农户都不再使用,怕对土壤不好。”三是需要人手多。

田块耕作流程及制度实践——以小麦为例

一套完整的耕作流程,需要顺应耕作时间、选用合适的耕作工具,还要遵循一整套耕作制度。不同的农作物耕作时间、工具和制度都不同。这里以小麦为例,介绍牛家庄的田块耕作。具体的步骤通常包括刭地、拉粪、浇地、拱地、打耙地、擦地、耩地(11) 、扒畦、立冬浇水、春分浇水、锄草,直到6月收割。

(一) 刭地

一是男人所干。刭地需男性干,而且必须会使用牲口。多数都是当家人或者成年儿子。如果家里雇了长工,就是长工刭地。短工、女人和小孩干不了。

二是帮忙。耕地和耩地是技术活,需要常务农的人(庄稼把式)来帮忙,地邻便是最佳人选。地邻通常不必全家都请去,只要请1—2个人,这不仅是因为地邻家需要劳动力来干本家的活儿,也是因为农民的地都不多,不需要太多人来帮忙。

(二) 拉粪

一是男人掌握拉粪技术。拉粪要由会使牲口的去干,通常为当家人或者成年儿子。如果家里雇了长工,就是长工拉粪。短工、女性和小孩干不了。粪从猪圈出。因为猪圈通常是3米长、2米宽、2.5米深,所以储量极大,可以提供所有需要的肥料。先用铁叉将猪粪、人粪和树叶的混合物堆到猪圈沿上,等叉子触碰到圈地的煤渣,则不再叉粪;接着用铁锹把粪铲到车上,不装袋;最后运到地里,撒在地表,深度要有二指即可,有时粪少深度为一指半也可。

二是进口肥料不受欢迎。日军侵入牛家庄的时候带来“肥田粉”即化肥,开始专门雇人种植棉花,后来推广到全部农作物。“当时以记账的形式分给每家,但直到日军投降也没有结账。施肥后,亩产提高,从150斤提高到200斤每亩。日军撤退后,留下大量‘肥田粉’,但农户都不再使用,怕对土壤不好。”

(三) 浇地和拱地

一是浇地谁都能干。浇地的流程跟水利灌溉一样,无论女人还是小孩,只要会改畦。会推水车都可以做。唯一的诀窍就是及时改畦,让水浇得均匀、透彻,且不能浪费。

二是拱地是男人专属劳动。通常是当家人或者成年儿子等会使牲口的去做,如果家里雇了长工,就是长工做,短工、女性和小孩干不了。“过程是牲口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着或者干脆站在子上,为的是把土地弄得更为疏松。”

(四) 打耙地和擦地

一是男人专属。打耙地和擦地都要会使牲口的男人来做,因为它不仅要求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很大的力气和精准控制。女人和小孩都无法掌握这项技术。 (www.daowen.com)

二是配合劳动。这两种劳动都需要至少两人配合。如果自己有两个成熟劳动力,就用自家人,如果没有就只能跟地邻搭伙。“牲口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着或者人干脆站在耙子上,以此把土地弄平整,将土块打破,将枯草、废渣等东西耙出去。” 擦地过程是牲口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着或者人站在擦子上,把土地弄得更为平整。

(五) 耩地

一是时机选择。“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的麦子正应时”,耩地这个过程就是播种,在寒露前后耩地最为恰当。

二是劳动技术要求高。耩地是种小麦所有步骤中,最需要技术的环节之一。通常为当家人、成年儿子、长工等会使牲口的去做,“短工、女性和小孩干不了”。每垄麦子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来选择。如果土壤肥力小,则为8寸,正好是耩子腿的距离;如果土壤肥力大,则距离为4寸。例如先耩地了2垄,则要得到4寸的距离,需要把耩子“骑”到这两垄中间。

三是需要人手多。耩地时,后面还要跟一个人,要用墩子(12) 夯实土地。墩子主体为木质圆柱体,两边有石轮。宽度同耩子腿间宽度一样。夯实后,种子将完全埋入土中。因为技术难度较小,稍微有些力气的都可以胜任。所以如果成年男性不够,女性和16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搭把手。

(六) 拉土和扒畦

一是会赶车的去拉土。拉土需要赶车,所以必须由会使牲口的人去做。一般为农户家庭、当家人、成年的儿子或者长工去拉土。“土质多为碱性,外村有不要的碱性土壤,可以用来垫猪圈,这样猪圈冬天不冻。套牲口每天能拉一车,大约半吨重。” 

二是男人来扒畦。这道程序多使用农户自己家的人,当家人、成年男性都可以做,因为是技术活,所以不用女性和孩子。“不用牲口,由人亲自操作。通常两人一组,前后搭配,前面的要技术好,能把畦扒得很平直,并且能初步形成畦背,后面的人再给畦背填土,使其厚实。扒畦只做一轮,以后不再加固。”老人说。

(七) 锄地

一是难度小,谁都能做。因为锄地难度小,所以男女老少都可以。没有长工的农户家庭由家里的当家人或成年的儿子去锄地;有长工的则由长工去锄地;如果人不够,则雇短工锄地,男工、女工和童工都可以干。

二是工具不同对应的方法不同。麦田和豆田锄一次,因为麦苗和豆苗一旦长高,其他杂草就没有了生长的机会。玉米锄地两次。棉花锄地三次,“棉花锄三遍,棉花像鸡蛋”(形容锄三次的棉花长得又大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