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果花卉与森林旅行的奇妙之旅

林果花卉与森林旅行的奇妙之旅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的果树生产、花卉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东平森林公园相继建成开放,森林旅游逐步发展。南汇县桃花节成功举办,上海森林旅游节庆逐步兴起。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乡村森林旅游景点为骨干、森林旅游节庆活动为补充的森林旅游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森林旅游已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成为上海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果花卉与森林旅行的奇妙之旅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果树生产、花卉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至1979年,果园面积3 160公顷,各种水果产量3.45万吨,龙华蜜桃、上海蜜梨等地方名优特色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80年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郊区果树生产发展迅速,成片果树面积逐年扩大,水果产量快速增长。自1986年起,上海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实行林、果、花一起上以后,开展较大规模的以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花卉生产基地建设,全市花卉生产发展较快,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上海共青森林公园、东平森林公园相继建成开放,森林旅游逐步发展。

90年代,随着林果生产发展,郊区涌现出一大批以果树为主的庭院经济专业户以及一些果树种植具有特色的县、乡,初步形成以南汇水蜜桃、嘉定葡萄、宝山柑橘、松江梨为主体,其他县区各类水果并举的格局。果品深加工、产加销一体化也有所发展。上海郊区第一家民办水果研究所——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全市花卉业发展迅速,生产经营多元化、生产布局区域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一批以新品种开发、科研成果推广、产品出口为主的专业公司和经济实体相继建立,上海花卉业逐步向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明显增多,栽培技术和设施也不断改进。南汇县桃花节成功举办,上海森林旅游节庆逐步兴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相继建成。

进入21世纪,上海林果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以嘉定、南汇、崇明、松江为中心的葡萄、桃、柑橘、梨等四大果树集中栽培区,以及金山蟠桃青浦枇杷、奉贤黄桃和小水果等栽培区。上海花卉业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带动等政策措施,通过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一批相对集中且有区域特色的花卉产区逐步形成。青青旅游世界(伟盟生态林)、上海申隆生态园和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等建成开放,成为郊区乡村森林旅游的著名景点。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和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滨江森林公园和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相继建成。(www.daowen.com)

至2010年,全市林果生产发展呈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花卉生产面积2 711.5公顷,80%以上具有温室、大棚等设施设备,花卉销售额7.35亿元,出口创汇996.9万美元。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乡村森林旅游景点为骨干、森林旅游节庆活动为补充的森林旅游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森林旅游已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成为上海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