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个率先:加速小康新发展

两个率先:加速小康新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发展阶段变化,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了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决定,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引导各地加快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全面践行“两个率先”殷切嘱托。“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全省从总体小康步入全面小康阶段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江苏的“两个率先”,就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率先。

两个率先:加速小康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矢志走在全国前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总体小康。2003年,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苏发展阶段变化,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了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决定,制定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引导各地加快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2007年,江苏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充实全面小康目标内涵,提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江苏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坚持把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具体化,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知识链接

两个率先

2003年7月,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召开,根据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定位,决定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

全面践行“两个率先”殷切嘱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强调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殷切期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全省从总体小康步入全面小康阶段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坚定不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江苏研究制定了促进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江苏实现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统一,迈向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江苏的“两个率先”,就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率先。没有发展,就没有江苏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两个率先”的巨大成就。

知识链接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www.daowen.com)

首先,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其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五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最后,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深入实施重大发展战略。从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与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到2000年提出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五大战略,发展战略的变化见证着江苏发展理念的升华,成为全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2010年,江苏省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将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了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又新增民生共享战略,并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拓展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从“三大战略”到“七大战略”,不仅表述发生了变化,内涵也在提升,导向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是江苏创造性落实中央方针政策、走具有自身特点发展路子的一大创造。

积极探索基本现代化试点。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明确要求“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内涵,为全省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遵循和指南。江苏作为发达省份,既要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又要回答好“全面小康之后的路怎么走”这一重大命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江苏有责任有条件展开先行谋划和实践,做好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2019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苏南部分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旨在通过局部地区的现代化实践,着力在高水平小康与现代化建设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全省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标杆示范,也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特别关注

江苏推动苏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

2019年2月20日,江苏印发《关于在苏南部分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试点地区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和指标设置上取得重要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在重点任务上,方案提出要推进经济发展现代化、民主法治现代化、文化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试点地区选取上,方案列出一系列标准,并在苏南地区各市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省市共商、综合考虑,选择南京市江宁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市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市江阴市、常州市溧阳市作为试点地区。为了推动这些地区更好完成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转型升级、要素资源配置、社会管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针对试点地区现代化探索的不同特色和不同领域,政策支持可以“一地一议”,重大创新可以“一事一议”,鼓励试点地区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实践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