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进入模式:概念与特性详解

进入模式:概念与特性详解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不同进入模式特性的分析,对研究者明确各种因素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影响机理有很大的帮助。表2.9Hill等人提出的进入模式特性资料来源:Hill等。在2009年Ekeledo与Jayachandran进一步区分了在绿地和并购两种不同进入方式下形成的独资在以上四种特性上的表现。

进入模式:概念与特性详解

企业对外投资关键决策是选择怎样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ReidandRosson,1987),选择不同的进入模式,预示着企业对海外投入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同时不同的进入模式代表不同的风险承担水平不同(AgarwalandRamaswami,1992;AndersonandGatignon,1986)。

(一)进入模式概念界定

进入模式指的是,企业为了自己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能够在东道国从事营销活动(产品出口模式)或者营销和生产活动,执行其产品营销战略所制定结构性的合约(structuralagreement)(SharmaandErramilli,2004)。进入模式代表着不同的战略,而且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跨国企业国际化初期会选择的低资源承诺的方式,例如特许经营到比较成熟的国际化方式:设立办公室,分销中心、生产工厂,甚至是开设子公司(Pengetal.,2008)。

每一种特定的进入模式对应企业不同的投资额、不同的控制程度以及不同的风险(AndersonandGatignon,1986;Erramilli,1991;Madhok,1997)。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所有权进入模式和非所有权进入模式(PanandTse,2000)。所有权比例是影响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控制的直接因素(ChangandTaylor,1999;李维安和李宝权,2003),Killing(1983)认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的所有权控制机制比非所有权控制机制效率要高,因此,跨国治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所有权进入模式。已有研究证实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控制能力(Root,1987;GatignonandAnderson,1988)。按照跨国公司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划分,可以将跨国公司所有权进入模式分为单一所有者控制(100%股权)、主要所有者控制(大于50%股权)、主导所有者控制(20%——50%股权)、有影响的所有者控制(10%——20%股权)、多个所有者模式(ChangandTaylor,1999)或者分为全部所有权(对应完全控制,fullcontrol)和共享所有权(对应共享控制,sharecontrol)(AndersonandGatignon,1986;Hilletal.,1990;HennartandLarimo,1998;MakinoandNeupert,2000;Brouthers,2002;BrouthersandHennart,2007;Morschettetal.,2010;TsengandLee,2010;ShiehandWu,2011;ChenandChang,2012),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一些研究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分为全资(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控制大于95%),合资(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控制小于95%)(Brouthers,2002;DowandLarimo,2009)。

股权安排直接影响了跨国公司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以及后续的公司治理,因而探讨股权进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成为跨国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本书主要关注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

(二)进入模式的特性

正如上文所言进入模式可以分为:股权进入模式和非股权进入模式。其中股权进入模式又可以分为全资或合资;非股权进入模式更是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进入模式都代表着不同的控制、资源承诺以及不同的风险程度(PanandTse,2000),正如1990年Hill等人阐述的在进入东道国时,不同的进入模式都意味着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分支机构的控制、资源承诺以及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在当地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水平是不同的。对不同进入模式特性的分析,对研究者明确各种因素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影响机理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Hill等人在1990年的研究,他们将进入模式的特性分为三种:控制程度、资源承诺水平以及传播的风险水平,同时分析了授权经营/特许经营、合资和独资三种进入模式在以上三种特性上的表现,如表2.9所示,他们指出授权经营/特许经营的控制和资源承诺水平最低,但是风险传播水平最高;独资的控制和资源承诺水平都比较高,而传播风险比较低。

表2.9Hill等人提出的进入模式特性

资料来源:Hill等(1990)。

Ekeledo和Sivakumar在1998年的研究中,认为进入模式的特性中控制与资源承诺水平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他们将进入模式特性分为四类:控制/资源承诺水平、成本、传播的风险、回报,并明确五种不同的进入模式在四种特性上的差异,如表2.10所示。

表2.10Ekeledo和Sivakumar提出的进入模式特性(1998)

资料来源:Ekeledo和Sivakumar(1998)。(www.daowen.com)

在2009年Ekeledo与Jayachandran进一步区分了在绿地和并购两种不同进入方式下形成的独资在以上四种特性上的表现。如下表2.11所示。

表2.11Ekeledo与Jayachandran提出的进入模式特性(2009)

资料来源:Ekeledu和Jayachandran(2009)。

(三)股权进入模式特性分析

就控制特性而言,程度的不同意味着母公司对子公司战略以及日常运营的影响力(Hilletal.,1990),母公司可以通过这种影响力管理子公司,同时可以确保子公司与母公司具有一致的战略目标(Woodcocketal.,1994)。因此,控制是进入模式最重要的特性,Gao在2004年指出,母公司可以通过对子公司的控制不同程度地协调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活动,确保母公司战略的实施,母公司还可以通过对子公司的控制很好地监督当地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等。一般而言,股权进入模式中可以根据不同模式所代表的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来决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DriscollandPaliwoda,1997)。通过对独资与合资股权比例的区分,可以明确相比较合资,独资所代表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程度更高。

1990年Hill等人指出,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资源承诺代表的是母公司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时所投入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不能无成本的被重新用于其他用途。根据已有研究分析,在多种进入模式中,独资的资源承诺最高(EkeledoandSivakumar,1998;EkeledoandJayachandran,2009),而合资的资源承诺处于中等,具体合资情形下的资源承诺高低取决于股权比例设置情况(Hilletal.,1990)。因此,相比较合资而言,独资的资源承诺水平较高。

传播风险被学者定义为企业的专有技能或技术暴露在东道国的风险(AgarwalandRamaswami,1992)。已有研究认为,跨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该尽量保护自身的专有技能和知识不被泄露,从而保持跨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DriscollandPaliwoda,1997)。因为企业的专有技能和技术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如果这些技能和技术暴露程度较高,被传播和泄露的风险就大,企业因合作者机会主义行为而带来的风险就高,因此跨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都尽量避免专有知识的暴露,从而增加企业与当地企业相比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在众多进入模式中,合资和独资的传播风险最低(EkeledoandSivakumar,1998;Ekeledoand,2009)。通过对独资与合资内涵的分析,本书认为独资相对于合资而言,传播风险会更低。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市场,实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潜在的失败风险,所以跨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考虑所选进入模式的灵活性。因为灵活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应对东道国环境的变化(DriscollandPaliwoda,1997)。一般认为灵活性与资源承诺水平是负相关的,资源承诺水平高意味着灵活性低,资源承诺水平低意味着灵活性高。在集中进入模式中,合资和独资的灵活性最低(DriscollandPaliwoda,1997)。同样根据独资与合资内涵的分析,结合资源承诺水平与灵活性的对应关系,本书认为独资相对于合资而言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本书所关注的是股权进入模式,而且重点关注全资(独资)与合资两种进入模式的影响机理,因此根据已有学者对进入模式特性的研究,以及结合以上分析,本书对两种股权进入模式的特性归纳如下,见表2.12:

表2.12全资与合资不同特性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