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性

推动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综观全国国民经济动员领域,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的突破性进展还在酝酿之中。并且,多数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的工作状态。同时,随着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部分省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从政府行政机构调整成为党委机构。因此,必须重新探讨国民经济动员的本质,探讨国民经济动员的责任主体。

推动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性

国民经济动员是连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桥梁和纽带,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政府和军队改革的背景下,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尤其是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需要新突破、新发展。

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全面抗战的大好局面终于形成。于是,海外侨胞共赴国难,为祖国抗战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经济援助,全国人民更是被宏伟的目标所感召,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援抗日战争,史迪威公路、芷江机场都是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用最原始的工具,通过最艰苦的努力修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和陕甘宁边区,更是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广泛的边区经济动员,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既是当时边区经济动员的代表,也是那个历史阶段的科技动员先锋。南泥湾大生产不仅支持了边区政府,更支持了敌后战场。此外,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进行了广泛的国民经济动员,正是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支持下,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狠狠地教训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动员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①战争时期(1950—1953年)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主要是保障抗美援朝战争;②临战时期(1953—1960年)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主要是保障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③备战时期(1960—1978年)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主要是保障平时经济体制向战时经济体制转型;④调整时期(1978—1994年)的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主要是进行理论准备和实践摸索;⑤发展时期(1994年以后),即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建设与发展阶段。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一直处于和平环境中。但是,在和平环境下的国防建设更为不易,直到今天回顾“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时,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长期的和平环境弱化了国防意识,弱化了国民经济动员意识。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曾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全社会的国防意识和国民经济动员意识,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例如,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推进国民经济动员立法工作,先后推进了国防法和国防动员法的正式出台,还在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动员法的立法进程;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常态化工作,上海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开创了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很多新举措,宁波市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创建了敏捷动员的“宁波模式”。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还组织推进了一系列强化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实践活动,包括国民经济动员演练、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国民经济动员预案编制、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等。但是,综观全国国民经济动员领域,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的突破性进展还在酝酿之中。尤其是,世界新军事革命进入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战争步伐随之加快,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如何向纵深突破亦需要深入探讨。(www.daowen.com)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确立了“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也多次号召建立“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国防动员体制,但是,国民经济动员在政府层面依然是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单打独斗,甚至连机构都很不健全,目前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在省级行政机构设有单独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在省级行政机构设有合署办公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只在省级行政机构设有兼职人员。并且,多数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的工作状态。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人认为国民经济动员就是国防业务,而国防又是中央政府的事务。政府机关很多人认为国民经济动员就是为军队服务的,就是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职能,并且是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个处级机构的职能,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同时,随着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部分省市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从政府行政机构调整成为党委机构。如此,有些省市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在政府序列,有些省市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在党委序列。同时,当前军队改革中已经确立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基本格局下,战区的国防动员尤其是国民经济动员如何开展尚未定论,国民经济动员的军地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在战区主战的前提下,战区如何与地方政府进行快速、有效的需求对接。这种情况下,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如何重新建立,机制如何运行,都是需要我们重新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必须重新探讨国民经济动员的本质,探讨国民经济动员的责任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国民经济动员是地方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国防职能,也就是说各级人民政府才是国民经济动员的责任主体,那么,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职能部门就难脱干系。然而,尽管可以从理论上澄清模糊认识,在工作中强调职能和义务,但是,如果缺少有效整合政府各组成部门、职能部门的工作模式,那么,落实政府的国民经济动员职能依然是举步维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探讨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阐述国民经济动员模式,引入符合国民经济动员理念的、与时代特征合拍的工作模式,对于开拓国民经济动员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