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宝塔区革命老区:延安军民众志成城

宝塔区革命老区:延安军民众志成城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表达延安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坚定意志,对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涂炭人民倒行逆施的无比愤慨,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发起了延安的墙头诗、打油诗活动。在延安的大街小巷,鼓舞人民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打油诗、墙头诗铺天盖地。这样的“诗作”虽然“粗俗”,但充分表达了延安军民消灭蒋胡匪军的坚定决心。

宝塔区革命老区:延安军民众志成城

林伯渠在保卫边区动员大会上讲话

边区留守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长期抗战带来的巨大创伤,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声浪日渐高涨,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置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于不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消灭我党我军和各民主根据地,在中国建立独裁的法西斯统治。同时,又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邀请我党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此时,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为此,我党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同时,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和谈烟雾所蒙蔽,而是积极准备自卫战争。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就指出,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1945年底,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相关指示,强调“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仍是各解放区的中心任务”。并指出:必须把练兵、减租和发展生产三件工作大力做好,才能在自卫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陕甘宁边区开始加紧编练军队和开展减租、生产运动,以加强军队和边区建设。并要求边区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加紧练兵,提高军事素养与各种技战术水平,加强军队的政治教育,并进一步完善拥军优属工作,使军队和人民完全打成一片,掀起参军参战热潮。保证部队兵员与加强后勤供给,加紧民兵的作战训练,熟悉爆破技术,大量制造地雷,组织游击队、轮战队,培训神枪手,准备随时打击敌人,并严密掌管粮草,保证战时供给。同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动员一切力量做好自卫战争准备。

保卫延安的我军大练兵

1945年11月中旬到1946年1月中旬,我军在陕甘宁边区冬训中,掀起了练兵热潮。各部队成立了练兵考核机构,经过紧张的冬季练兵整训,广大指战员不仅提高了军事素养和战术技能,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同年,不仅边区的部队大练兵,边区的民众自卫军也开展了练兵运动,进行了冬训。训练内容以投弹、射击、爆破三大技术和参战配合等为主。同时,训练了与正规军配合作战的协同动作,以及支前、运输、战地救护等方面的组织配合能力。后来的实践证明,自卫军在战争中帮助正规军维持后方治安、转运粮秣和伤员以及配合作战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春夏以后,边区进一步加强对自卫军的整顿训练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开展了群众性的比武练兵运动。县、市、垦区领导非常重视,经常到自卫军中指导工作,并联系邀请驻地部队官兵,给自卫军当军事教员,使自卫军队员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射击、投弹、埋地雷、拼刺刀、防空、防敌探等军事常识。南泥湾垦区自卫军在教导旅技术员指导下,研制出了杀伤力巨大的空心木引管石头地雷。

边区部队与自卫军的整训练兵运动,统一了全军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军事技术,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加强了政策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政治和军事素质,同时,也强化了军民之间的团结,为迎击来犯延安之敌作了重要的军事准备。

1946年8月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向各分区和县市发出《关于紧急动员、准备战争、保卫边区的指示》,要求边区党政军民加紧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工作,配合我军行动,在敌进犯的重要区域发动民兵,严密盘查封锁消息,查缉敌探、特务、土匪,镇压破坏分子,防止敌特袭击、暗杀。抓紧战时情报工作和清查敌伪嫌疑分子,严防隐蔽的敌人阴谋破坏。9月19日和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两次向各分区、县发出指示信,强调加强自卫力量,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坚决保卫边区。明确指出目前边区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干部和群众认清形势,加强战备,一切服从战争,一切均作全面的、长期战争的打算;大力充实边区地方部队力量,动员和补充战士6500名,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各120名;组织所有青壮年劳动力,实行劳武结合,武装保卫秋收;积极拥军劳军,发动群众做慰劳军鞋8万双;厉行节约,克服物资困难,保证军需,全力支持人民解放战争。同时,边区党委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克服一切麻痹松懈情绪,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保安机关与驻防部队,肃匪反特,加强治安,检举清查暗藏奸细,坚决镇压打击敌特破坏分子,坚决粉碎敌人里应外合的一切图谋。(www.daowen.com)

1946年10月,朱德总司令等来到教导旅驻地金盆湾,在旅部大礼堂召开的排以上干部会上,朱总司令报告了全国各战场形势,号召指战员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11月12—15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彭德怀率领参谋部、作战部人员到延安南川清泉沟、金盆湾、临真镇、岳家寺、温家塬等地视察南线备战情况。为了更好地做好备战工作,中央于11月27日决定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指挥所,从延安迁到南泥湾西庙儿山沟(今南泥湾镇南蟠龙山司令部沟)办公,然后中央决定抽调人力在备战前沿南泥湾北庙儿山沟(今南泥湾镇南蟠龙山军委沟)组建指挥机构。根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南线联合指挥所,由宋飞任司令员,李兴旺任政治委员,主要任务是统一协调各县市区与正规军、地方武装(自卫军、游击队、保安队)之间的关系,确保战时南线的政令军令畅通。为适应战争需要,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党委和政府立即抽出得力干部,带领数千名自卫军队员,帮助解放军赶修工事,运送军事物资,支援我军阻击敌人和掩护党中央机关安全转移及群众疏散,使党中央转战陕北的战略决策顺利实施。

为了表达延安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坚定意志,对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涂炭人民倒行逆施的无比愤慨,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发起了延安的墙头诗、打油诗活动。在延安的大街小巷,鼓舞人民斗志,打击敌人气焰的打油诗、墙头诗铺天盖地。其中有一首农民的打油诗是这样写的:“王震将军回北陕,李司令员(李先念)进南山,南北形成磨两扇,磨碎狗日的胡宗南!”这样的“诗作”虽然“粗俗”,但充分表达了延安军民消灭蒋胡匪军的坚定决心。

1947年3月8日,随着战争阴霾的逼近,中共中央在延安南关新市场后沟露天剧场,召开延安各界上万人参加“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

下午4时,大会在激昂的口号声和雄壮嘹亮的军号合奏声中开幕。大会选举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李鼎铭、刘景范副主席,谢觉哉副议长、王维舟司令员、邓颖超习仲勋、延安市谢怀德市长,边区妇联主任张茜、商会会长王克温、劳动英雄杨步浩等十一人为主席团主席。大会发出号召:“延安是民主发祥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培养了革命干部,使中国和平民主独立,使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保卫边区、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朱总司令!”会上,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副总司令、邓颖超、王克温等先后讲话,表达了延安军民众志成城打败蒋胡匪军,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坚强意志。大会发出通电,号召“陕甘宁边区全体军民迅速行动起来,为保卫土地,保卫延安进行神圣的战斗。”在两盏煤汽灯的照耀下,大会一直开到深夜。人们高呼口号散会,慷慨激昂的人群怀着对即将爆发战争的必胜信念,有序离开会场。

动员大会后,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迅速转入战争准备状态,中央机关、学校、医院开始转移,市政府动员市民迅速疏散,以防敌机轰炸。保卫延安的所有部队在延安以南集结待命,驻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的我军在加强备战工作的同时,派干部和战士帮助地方群众埋藏粮食,疏散转移。各村各户在为部队烘制炒面干粮。协助南线部队修筑防御工事的民工们背着行李,扛着铁铣、img头,一队一队通过市区街道向南开去。下午4时后,城内老弱病残和重要物资,开始向延安西北和东北方向的深山区域疏散、转移,驴驮马运、肩挑背扛,井然有序。市区内一片备战的景象,上午防空戒严,街道人迹稀少,在铁匠作坊工棚里工人们紧张地赶制刀矛、钢镐和铁锨,打铁锻造的声音震荡着山谷,响彻在延安上空……

蒋胡匪军重兵已围集在延安周边,战争阴云密布。延安县、市、南泥湾垦区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动员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组建游击队、武工队、担架队、运输队、埋雷组、送信组;挖战壕,修工事,扫碱土,熬硝做火药,造石头地雷,埋粮藏草,坚壁清野,制作担架,做军鞋,运送弹药。延安军民斗志昂扬众志成城,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只要蒋胡匪军胆敢侵犯延安,必将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