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地质量调查整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土地质量调查整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质量调查与整理作为一项可以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被日益重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服务土地资源管理、创新服务产品方式、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推动与浙江、广西、福建、江苏、安徽、辽宁、重庆等省域合作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土地质量调查整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地质量调查与整理作为一项可以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被日益重视。中央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向土壤污染宣战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要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从土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全周期,提升地质调查支撑土地资源全过程管理的能力。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服务土地资源管理、创新服务产品方式、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目前已在浙江、上海、江苏、广西、湖北、天津、福建、宁夏、重庆、湖南等省域的土地管理和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14年,我国共完成土地地球化学调查面积150.7万km2,其中耕地调查13.8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在已完成调查的区域范围内,无污染耕地12.7亿亩,占全部调查耕地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区、东北区、京津冀鲁区、西北区、晋豫区和青藏区等地,其中京津冀鲁区和晋豫区无污染耕地面积占区域全部调查耕地面积的99%以上。新发现绿色富硒耕地资源5244万亩,主要分布在闽粤琼区、西南区、湘鄂皖赣区、苏浙沪区、晋豫区及西北区等地。积极推动与浙江、广西、福建、江苏、安徽、辽宁、重庆等省域合作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我国基础地质工作在土地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图4-2所示,我国每年平均土地整理面积约为76.7万hm2,2000—2014年期间累积整理土地面积达1151万hm2,2000—2013年均呈现增长趋势,由2001年整理面积的7.8万hm2,到2013年达到峰值211.5万hm2,年均增长率约为125%。由土地整理带来的耕地面积增加年均约为15.5万hm2,2000—2014年期间累积新增耕地面积达到232万hm2,2000—2012年期间逐步上升,2012年峰值达到41.9万hm2,年均增长率为116%。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提高我国土地整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水平,对推动我国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有积极作用。(www.daowen.com)

图4-2 2000—2014年我国增加耕地和土地整理面积发展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国土资源专题》,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