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法

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作者从供应管理、需求管理、产品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来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表2-2 国内相关作者对风险因素的分类供应链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也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3)仅从战略角度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展开研究,没有深入具体地对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法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2002)把供应链风险定义为供应链的脆弱性,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发生通常导致供应链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将保证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降低,成本增加,甚至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将保证供应链的运行安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行绩效。Sheffi(2001)、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2002)、Kleindorfer(2003)、Richard Brenchley(2003)、Harland(2003)、Ernst&Young(2003)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供应链风险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风险特征的角度对供应链风险作了定性识别,见表2-1。Prater(2001)针对跨国供应链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评分方法,来度量风险,在文章中定义了供应链暴露(Supply Chain Exposure)的概念。Johnson(2001)分析了供应链的需求风险和供应风险,市场需求的不可预测、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更新换代过快和季节变化导致了供应链的需求风险和供应风险。Lindroth et al(2001)提出了一个三维的供应链风险初步分析框架,包括供应链单元分析、供应链风险类型和供应链风险控制,如图2-1所示。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同时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如图2-2所示。

表2-1 国外相关作者对风险因素的分类

978-7-111-51794-8-Chapter02-7.jpg

978-7-111-51794-8-Chapter02-8.jpg

图2-1 三维供应链分析框架

978-7-111-51794-8-Chapter02-9.jpg

图2-2 四阶段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

Nagurney(2003)发展了一个包含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三层供应链网络决策模型,同时还考虑了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并推导出了模型的均衡条件,按照多属性决策进行优化,成功实现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Christopher S.Tang(2006)从供应管理、需求管理、产品管理以及信息管理这四个方面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文章进行了分类回顾,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与模型。最后作者从供应管理、需求管理、产品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来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Hallikas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了供应链风险评估问题。Baron、Horowitz和Lau基于报童模型讨论了企业决策者对于风险的厌恶态度给企业最优决策带来的影响,他们分别采用期望效用函数、获得预算利润的概率函数等风险指标作为系统决策的目标函数。

国内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而言较迟,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马士华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张炳轩(2001)、党夏宁(2003)、丁伟东(2003)、马士华(2003)、许至瑞(2003)等他们主要通过对风险来源的分析对供应链风险做了定性识别,见表2-2。

表2-2 国内相关作者对风险因素的分类(www.daowen.com)

978-7-111-51794-8-Chapter02-10.jpg

供应链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也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刘卫国等通过模糊评价分析法研究了供应链风险的评估机制;刘敏等研究了供应链风险评估与防范问题主要从供应链战略合作方面;胡玉涛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了供应链风险预警模型;吴轩洪、陈萨(2004)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对两阶段供应链库存信息共享前后的供应链成本分析,说明信息共享不但有必要而且很有效;付玉(2005)把人工智能中的案例推理技术引入供应链风险估计,较好地解决了案例的描述与存储组织、匹配案例的检索以及检索结果的调整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实用化的偶发风险估计原型系统;赖芨宇等(2007)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风险识别、控制与优化以及发展趋势作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问题,提出基于数据仓储的风险预警、控制与决策化模型;史成东等(2008)探索了粗糙集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预警研究,粗糙集对冗余指标约简、灰色理论对知识共享风险进行评价;王新利等结合了供应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来看,目前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研究还不够系统化,相关文献的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某一个特定类型风险进行研究,缺乏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整个环节的系统性的风险研究。如只是单独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库存环节或是配送环节进行风险分析预测,而没有把整条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管理预测,以致不能判断出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的风险状况。

2)笼统地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即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普遍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库存风险控制方法,缺乏结合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特性的具体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

3)仅从战略角度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展开研究,没有深入具体地对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4)在对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的风险分析中,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数据往往是不完备的,这使得分析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可能造成最终的风险预测值存在偏差。

5)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控制模型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认识,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并没有系统的考虑供应链的逆向物流过程,使得建立的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控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价值方面有待努力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