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何我们总是为追逐而追逐?

为何我们总是为追逐而追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狩猎者并不急于抓捕,而是刺激它继续奔跑。经过漫长的演化,一种行为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中,那就是“为追逐而追逐”。信息时代,我们依然受这种“为追逐而追逐”的本能的驱使。我们熬夜追剧,固然有圆满效应、文艺作品的代入感在作祟,但基因中那种“为追逐而追逐”的执念也在起作用。此时消费者的心率会突然加快,可以从每分钟70下迅速提升至每分钟120下,其皮肤电导率也会提高,这表明他当时的交感神经变得更加兴奋了。

为何我们总是为追逐而追逐?

我们在游戏里跑来跑去,大杀四方,在背景音乐和血腥画面的刺激下,获得一种“超燃”的感觉。这种快感可能源自人类基因中的古老记忆。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是靠搜寻、奔袭、围捕来获取食物的,在一些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依然能够见到这种捕猎法。

比如,非洲有些部落的人是这样捕捉羚羊的:他们先把高大的公羚羊引开,让它脱离大部队。接着,一名狩猎者开始不紧不慢地追击这只落单的公羚羊。

公羚羊有两个致命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公羚羊头部长有笨重的羚羊角,无法像母羚羊一样迅捷地奔跑;第二个弱点是公羚羊全身覆盖着厚厚的毛,这使得它的皮肤散热很慢,所以无法长距离快速奔跑,否则会热晕。

因此,当公羚羊停下来喘气时,狩猎者就可以借机靠近。但狩猎者并不急于抓捕,而是刺激它继续奔跑。就这样,公羚羊在与狩猎者的赛跑过程中,最终因自身的弱点而耗尽力气,瘫倒在地上。而狩猎者就可以凭借智慧和耐力,将公羚羊捉到手。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耐力型狩猎”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经过漫长的演化,一种行为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基因中,那就是“为追逐而追逐”。这种行为模式有助于解释现代人“为购买而购买”的索求无度的心理。

信息时代,我们依然受这种“为追逐而追逐”的本能的驱使。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漫无目的地刷屏,也与这种本能有关。原始部落的狩猎者追逐羚羊时,内心的执念催促他不断向前;现代人对资源、资讯的追逐执念也与之相似。(www.daowen.com)

我们熬夜追剧,固然有圆满效应、文艺作品的代入感在作祟,但基因中那种“为追逐而追逐”的执念也在起作用。最新的脑成像技术表明,如果消费者能以比较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一件垂涎已久的时尚单品时,他们在精神上就会有一种陶醉感。这种陶醉感和中彩票时的感觉一样。

当我们探讨某个消费者的淘货经历时,陶醉感也可以用来形容他当时的感觉。淘宝,作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其名字本身是非常洞察人性的。

一项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搜寻到一件心仪的特价商品时,其大脑的额叶区域会出现一阵高频率的B波。此时消费者的心率会突然加快,可以从每分钟70下迅速提升至每分钟120下,其皮肤电导率也会提高,这表明他当时的交感神经变得更加兴奋了。

这种“兴奋”蕴含在人类的血液中,会伴随着捕猎或战斗而出现。我们身上那种“望山跑死马”的劲头,也很可能与原始狩猎者长途奔袭的心理和行为的遗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