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部信息传递的管理制度优化方案

内部信息传递的管理制度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第四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内部信息传递的管理制度优化方案

第一条 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 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注重防范下列风险:

(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 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五条 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业绩考核标准为中心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一)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二)过程导向指标,包括工程进度偏差、应急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指数、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和年均培训时间、员工满意度指数等;

(三)结果导向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运营维护成本、利润总额、每股收益等。

第六条 以内部报告指标系统的统计分析为中心,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数据收集流程并尽可能实现自动化。信息管理的原则如下:

(一)为使收集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求信息收集的表格标准化,规定采集信息的统一口径和频率方式;

(二)收集处理信息的人员要统一培训,在思想、方法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为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和有效,要落实具体的负责人、内容和时间;

(三)处理信息的使用者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多方面进行印证和质询,并关注异常信息。

第七条 负责信息报送的各管理层级负责人对报送信息具有审阅责任,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负责。信息上报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应列入信息上报人员及其直接主管领导的考核指标。信息报送归口部门包括:

(一)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与董事会决议执行有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二)总经理工作部:负责与年度经营计划执行、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相关的内部信息报告;

(三)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信息子系统的内部信息报告;(www.daowen.com)

(四)营销部:负责营销信息子系统的内部信息报告;

(五)财务部:负责财务信息子系统的内部信息报告;

(六)人力资源部:负责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内部信息报告。

第八条 为支持公司非执行董事更有效地履行战略决策、风险控制和监控公司长期健康状况的职责,增加行业动态、公司经营状况、针对未来运营的前瞻性非财务指标等方面的信息,具体包括:

(一)战略类信息,包括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电力需求增长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人才梯队等;

(二)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

(三)公司的月度/季度经营计划和分析报告及关键业绩指标表现;

(四)季度/年度工作总结;

(五)财务预算、预算调整和月度/季度财务报告

(六)内控评价报告、内审计划和工作报告、专项审计报告

(七)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及项目进度月报/季报;

(八)重大人事变动;

(九)重要的公司级文件和会议纪要

第九条 公司通过落实奖励措施等有效方式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加强反舞弊机制建设,通过员工信箱、投诉电话等方式,鼓励员工及公司利益相关方举报和投诉公司内部的违法违规、舞弊和其他有损公司形象的行为。

第十条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内部报告管理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协调内部相关部门和各单位的运营进度,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实现战略及年度运营目标。

第十一条 公司应有效利用内部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应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 公司制定严格的内部报告保密制度,明确保密内容、保密措施、密级程度和传递范围,防止泄露商业秘密。

第十三条 为保障内部报告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对内部报告的评估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促进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的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报告形成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