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文化沟通与共文化:身份和多样性

跨文化沟通与共文化:身份和多样性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共文化则提醒我们尽管某种文化可能占主导地位,但是没有任何文化天生优越于与之共存的文化。共文化团体可以基于任何共同的身份形成。选择玛莎面试作为本章开篇的案例,是为了强调跨文化沟通并不局限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流。要点回顾团体成员的文化或共文化对团体沟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1.美国社会是一种多元社会,且社会的多元化在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说明未来的团体将具有更大的文化多样性。

跨文化沟通与共文化:身份和多样性

文化是指由个体组成的特定团体所共享的价值、信念、符号(包括语言)、规范和行为。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人们被教导该怎样认识世界、思考、沟通和行为。在我们学习家庭和社区的生活方式时,这种教育便正式或非正式地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从家庭开始的主要小团体(primary groups)非常重要,也是个人接受文化的主要途径。这一过程的发生是循序渐进且潜移默化的,以至于我们看不见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文化身份是指对一个特定团体的一般符号、意义和行为标准学习、接受和认同程度。对个人而言,文化是通过教导而习得,如学习语言、说话的时间和方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及适当的行为等。对大部分人来说,面试玛莎的团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文化身份是如何影响其沟通行为和对玛莎行为的解读。再比如,卡特琳娜飓风发生后被迫迁移的新奥尔良当地人要面临各种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包括很多人要经历痛苦的身份改变。一开始有9 000个人逃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其中85户居民决定在那里定居。就这85个家庭来说,每一家都有自己适应“匹兹堡生活”的故事。

我们特地从宽泛的视角定义文化。根据我们的定义,文化是指同一种身份的人们共享的团体。如文化团体可以是民族团体(黑人、白人、西班牙人、希腊人),也可以是职业团体(大学生、沟通学教授、护士、会计)、兴趣团体(打猎、双人桥牌)、年龄团体(婴儿潮时代的人)甚至经济社会阶层(工人阶级中产阶级等)。简而言之,任何对个人有约束力和最重要的符号体系都可称为文化。

有时,一个团体会认为自己有别于其他文化、但又隶属于一个更大的文化,即共文化。这里,我们使用“共文化”一词而非常见的“次文化”,是因为我们同意奥比斯(Orbes)的观点,即次文化仅指一个较大文化内的一个较小团体,这种称呼暗示次文化比较低级。而共文化则提醒我们尽管某种文化可能占主导地位,但是没有任何文化天生优越于与之共存的文化。共文化团体可以基于任何共同的身份形成。例如,和我们合作的共同作者将自己视为职业教育者共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和其他职业教育者一样分享特定的价值和信念:对教育价值的信念、对良好教育构成的类似看法,以及将教育置于投资的优先位置等。当我们与职业教育者交流时(如在大学、专业会议或在飞机上偶遇等),这些信念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把它们作为“天生的”(givens)接受下来。

每个人都同时属于几个不同的共文化。例如,戈洛利亚是白人、中产阶级的希腊裔美国人;而凯西是白人、中产阶级的军人家庭的孩子。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个特定的共文化身份是否重要取决于该情况的具体特征。当戈洛利亚参加辛辛那提和小石城的希腊节时,她的希腊美国人身份比她参加职业会议时更明显。当凯西谈起她经常搬家或参加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高中同学会时,她会意识到自己“军人家孩子”的身份。

理解文化身份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沟通行为。在文化内沟通中(同一文化或共文化的个体之间的沟通),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沟通行为视为当然之举。但是在跨文化沟通中(不同文化或共文化的个体之间的沟通),出现误解的可能性较高,沟通者必须对此有所警惕。

选择玛莎面试作为本章开篇的案例,是为了强调跨文化沟通并不局限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交流。毫无疑问,一位盎格鲁美国人经理同一位阿拉伯人经理之间的交谈是跨文化沟通,但一个加州库比蒂诺的当地人与一个纽约人的交谈同样也是跨文化沟通。实际上,就不同国家背景的人来说,他们之间的交谈也可能是文化内交流而非跨文化交流(如盎格鲁美国人和盎格鲁加拿大人之间的交谈)。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交流行为都具有跨文化因素,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特的习得行为的混合体。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渐进连续区(continuum):一端为跨文化交流,而另一端为文化内交流。所有交流或多或少均是跨文化的,纯粹的单一文化交流几乎不存在。在阿拉斯加偏远地区生活的因纽特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可能是纯粹的文化内交流,但不懂对方语言的日本和美国立法者在一起开会则是典型的跨文化。交流越是跨文化,产生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介绍了重要术语之后,我们现在开始讨论不同文化对团体成员的沟通行为带来重大影响的六大特点。我们在此并非单纯地列举这些特点及其相关文化,而是通过具体的文化案例进行阐述。这种框架有助于大家理解沟通差异的来源、对误解作出诊断并决定如何应对。(www.daowen.com)

要点回顾

团体成员的文化或共文化对团体沟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1.美国社会是一种多元社会,且社会的多元化在不断提高,这一事实说明未来的团体将具有更大的文化多样性。

2.团体成员的文化越近似,交流越呈现文化内沟通的特点,团体成员越容易将沟通视为当然;但是,多元化越突出,交流越具跨文化性,就更要求成员努力理解并包容彼此的差异。

3.多元化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包括增加创造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文化自我中心——通过自己文化的视角来判断他人的行为——会产生团体内不必要的问题。

5.每一个人同时属于不同的共文化,即较大文化内的较小文化,该共文化的价值和沟通模式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