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波的一般性质及特点探究

波的一般性质及特点探究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4杆中应力波传播在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的纵波,对于点爆破严格说应该是球面波,但远离爆源后,也可近似按平面波处理。横波是体波的一种,因为它次于P波到达,所以称为次波或S波;因其质点位移往复运动的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称为横波。这种波是一种在固体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它是由于P波在地层中经多次折射在表层形成的。

波的一般性质及特点探究

由于爆炸能量的作用,爆源岩体受强烈挤压拉伸,扭剪产生动态变形,远离爆源之后,这种动变形处于弹性状态,以弹性波形式向四周传播。岩土固相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有体波(Bodywave)和面波(Surfacewave)两大类。体波又区分为纵波 (Longitudinal wave)和横波 (Transversewave),即P波和S波。面波又区分为瑞利波 (Rayleigh wave)和勒夫波(Lovewave)两种。

(1)纵波。纵波,是体波的一种,又称P波,即初波(Primarywave)之意。这种波的介质质点呈压缩——拉伸变形往复移动,质点往复位移的方向与其向远处传播的方向是一致的,由于介质呈压缩和拉伸交替变动形成质点振动,因此纵波也称为膨胀波或压缩波。除此之外,纵波根据其特征还有其他的名称,如由于介质的反复缩伸而呈现疏密状态,所以纵波又称为疏密波;又因为纵波的变形无扭转动,故纵波亦称无旋波;还由于它传播快,最先到达,是初至的波,因此纵波也称为初波。

这种波在地层中传播是很复杂的,为了便于理解传播的机理,可以先讨论完全弹性介质的一维问题。假设有一根等截面的实心棒,长度远大于截面尺度,在截面一端突然施加均布力,截面上会产生压应力σ,棒端截面有压缩变形,其变形沿杆长度方向,向另一端传播,即压应力向另一端面传播。假设其传播速度为CP,经过时间t的传播距离为CPt,长度CPt的一段杆受到压缩,其后压缩变形逐渐向传播方向拓展,在很小的时段内显然压缩区扩展的长度为CPΔt,其压缩量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可得

式中:E为弹性模量,相应的质点速度v可由式(1-3)求出为

这时这段杆的动量即为

式中:A为杆截面面积;ρ为质量密度。

在Δt时段内,压缩变形扩展段受到的冲量为

冲量与动量相等,即ΔI=ΔM,于是传播速度求出为

波动在上述杆中传播的状况,可以建立一维波的运动微分方程来进行描述。假设杆端受到截面垂直动荷载,杆的变形也完全与力的方向一致,杆的变形与杆的轴线平形,杆的截面在变形时保持为平面。杆的质点位移运动示于图1-3中,设杆件沿轴向的质点位移为u,它是坐标x和时间t的函数。根据杆中脱离体dx两端的受力差与对应这一脱离体dx段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相等的原理及应力应变关系σ=Eε,可得出运动微分方程式

图1-3 杆质点脱离体位移运动示意图

含有(x-CPt)或(x+CPt)的任一函数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它的通解可表示为

f1(x-CPt)代表沿x方向传播的波,而f(x+CPt)代表向相反方向传播的波,通解代表两个波,沿x轴以方程式(1-7)所表示的速度CP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可以证明正弦波形

和余弦波形

都是方程的解。式中:A0为振幅;l为波长;CP为纵波波速。

根据式(1-4)与式(1-7)可得出质点速度v与应力σ的关系为

进行变换可得(www.daowen.com)

式 (1-10)说明纵波应力与弹性质点传播速度以及质量密度成正比,而式 (1-11)说明纵波应力与弹性质点振速以及波传播速度的比值成正比,比例常数就是材料弹性模量E。由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又表明v/CP是波中的动应变。这一极限值与杆的材料力学性质有关。两端自由的杆件,当一端受冲击作用时,杆产生压缩波沿x轴向另一端运动,当压缩波到达另一端面时,波产生反射,形成膨胀波,向x轴相反方向传播,用安装在压杆上的传感器,可以测定出这一波的传播过程和波的方向形态的变化,如图1-4所示。

图1-4 杆中应力波传播

在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的纵波,对于点爆破严格说应该是球面波,但远离爆源后,也可近似按平面波处理。它和一维波方法相类似,可以同样建立运动平衡方程,不同的是波速与介质的泊松比有关。

在无空间弹性介质中的波,利用位移表示的微分方程,再加上惯性力,即可得

对于压缩波纵波,这里不产生畸变或旋转,方程式(1-13)就变成为

这就是膨胀波的方程。

(2)横波。横波是体波的一种,因为它次于P波到达,所以称为次波或S波;因其质点位移往复运动的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称为横波。由于这种波能引起介质的畸变,但并无体积变化,故又有剪切波、畸变波、切变波(Shearwave)之称。

介质质点在水平方向产生往复剪切移动的S波称为SH波,如在竖直方向产生往复剪切移动的S波称为SV波。

如同无限弹性介质的纵波,当远离爆心时,横波也可作为平面波处理。假设所有质点的运动都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波是畸变波。设波沿x轴方向传播,y轴与z轴向位移v=w=0,只有位移u是x与t的函数。这时由方程式(1-13)可得

CS是畸变波传播的速度,它由式(1-16)确定

方程形式与前述方程相同。只是波传播速度比纵波传播速度小。

假设泊松比μ=0.40,则代入式 (1-17)得CS=0.408CP,显然横波波速比纵波波速小很多,通常在地表层纵横波传播接近这一比值。

以上所述的两种波(纵波及横波)都是固体介质中的体波。

(3)瑞利波(Rayleighwave)。这种波是一种在固体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它是由于P波在地层中经多次折射在表层形成的。这种波使介质的质点在波传播的方向平行的竖直平面内运动。其轨道为向震源逆进的椭圆,竖直向和纵向有位移,横向无位移。它的传播速度CR比剪切波S的波速CS小,如果泊松比μ=0.5,则CR=0.96CS。瑞利波的一个特点是在半无限体表面振幅大,向深部则迅速衰减,另一个特点是沿传播方向的衰减较慢,可以传播得很远。

(4)勒夫波(Lovewave)。这种波也是一种面波,只在半无限体内有低速表层的情况才存在的一种波,波动的质点运动方向是水平的,与波传播方向成直角。在表层中,x轴和z轴方向的位移u和w 均为零,只有y方向上的位移v沿x轴传播(图1-5)。

勒夫波是SH波在低速表层内多次反射形成的。其波速CL介于表层的CS和基底硬层C′S之间,近似可取两者平均值或两者中的一个值。这种波有在沿深度方向衰减快而在传播方向衰减较慢的特点。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在震源附近一般不会产生面波,只有在离开震源一定距离才形成面波,这个距离可确定如下:①P波形成的瑞利波距离震源应大于;②S波形成的勒夫波距离震源应大于;其中h为震源距地面深度。

图1-5 面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