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备羟基羧酸改性棉纤维铁配合物

制备羟基羧酸改性棉纤维铁配合物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考察其羟基的数量和位置对配合物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酯化反应将三种不同的二元羧酸分别固定于棉纤维表面,然后使其分别与Fe3+进行配位反应制备二元羧酸改性棉纤维铁配合物,比较了其结构中羟基对配合物的QCOOH值的影响。图3-35三种二元羧酸的分子结构及其改性棉纤维对Fe3+的配位反应图3-36显示,三种配合物的QCOOH值随着羧酸浓度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升高,表明羧酸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棉纤维改性反应的进行。

制备羟基羧酸改性棉纤维铁配合物

脂肪族羟基多元羧酸(如酒石酸和苹果酸等)是一类对环境非常友好的多元羧酸,具有优秀的配位反应能力、亲水性和生物学性质。特别是其结构中羟基的存在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配位点,形成的五元或六元环增加了配合物的稳定性。为考察其羟基的数量和位置对配合物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酯化反应将三种不同的二元羧酸(图3-35)分别固定于棉纤维表面,然后使其分别与Fe3+进行配位反应制备二元羧酸改性棉纤维铁配合物(Fe-DCA-Cotton),比较了其结构中羟基对配合物的QCOOH值的影响。

图3-35 三种二元羧酸的分子结构及其改性棉纤维对Fe3+的配位反应

图3-36显示,三种配合物的QCOOH值随着羧酸浓度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升高,表明羧酸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棉纤维改性反应的进行。这是因为羧酸浓度提高不仅有利于其向纤维内部扩散,而且使其与棉纤维分子中羟基的接触机会增大,促进两者之间发生酯化反应,导致更多的羧酸分子固定在棉纤维表面。在相同反应浓度条件下,三种改性棉织物的QCOOH值排列为SA-Cotton>MA-Cotton>TA-Cotton。

图3-36 二元羧酸浓度对QCOOH值的影响

原因可能是,在棉改性反应过程中,两个羟基羧酸TA和MA分子之间会通过脱水反应而生成交酯(反应式3-10),这不仅会使羧酸分子量增大,水溶性基团减少,而且还会消耗其与纤维反应的羧基数目,使其改性纤维的QCOOH值下降。特别是含有两个羟基的TA更易发生这种反应,导致生成TA-Cotton的QCOOH值更低。不同QCOOH值的三种改性织物分别在50℃与Fe3+配位反应2h生成三种Fe-DCA-Cotton,它们的QFe值与QCOOH值之间的关系参见图3-37。(www.daowen.com)

图3-37 QCOOH和QFe的关系

可以看出,三种配合物的QFe值随着QCOOH值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意味着QCOOH值的增加有利于羧酸与Fe3+配位反应的进行。因为QCOOH值提高导致能够与Fe3+进行配位反应的羧基增多,加速了两者之间的配位反应,并将更多的Fe3+固定在棉纤维表面。更重要的是,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QFe值排列为Fe-TA-Cotton>Fe-MA-Cotton>Fe-SA-Cotton,说明TA-Cotton比其他两种纤维配体更易与Fe3+反应而将其固定在纤维表面。其原因与三种纤维配体与Fe3+的配位方式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以前的研究证明,羧酸改性纤维配体与Fe3+的配位反应通常包括分子间配位和分子内配位模式,如图3-38中的(a)和(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羟基羧酸分子结构中羟基的存在能够提供一个额外的配位位置,所以TA和MA改性纤维配体还可能与Fe3+形成稳定的分子内五元环或六元环结构,如图3-38中(c)和(d)所示。另外,其中固定于棉纤维表面的TA分子即使形成交酯后还剩余一个羟基,其仍然能够与Fe3+进行图3-38中(c)和(d)模式的配位反应,而将更多Fe3+固定于纤维表面。

图3-38 羟基羧酸改性棉纤维与Fe3+的配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