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习男式高领羊毛衫的缝制例子

学习男式高领羊毛衫的缝制例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通过男式高领羊毛衫的缝制例子,巩固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熟记常用工具,同时,实践勾勒板片、进一步学习内部线的翻折功能、折叠角度的效果等。由于本例的高领羊毛衫纸样为身高185cm、胸围94cm左右的男性设计的,因此可直接采用模特,无须调整虚拟模特的尺寸。本节所使用的高领羊毛衫纸样文件为“羊毛衫.dxf”。导入的高领羊毛衫纸样见图5-116。

学习男式高领羊毛衫的缝制例子

本节通过男式高领羊毛衫的缝制例子,巩固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熟记常用工具,同时,实践勾勒板片、进一步学习内部线的翻折功能、折叠角度的效果等。高领羊毛衫的效果图见图5-115。

图5-115 高领羊毛效果图

一、准备工作

创建一个新项目,导入男性虚拟模特“Male Martin”。为了方便服装板片的安排与模拟,建议仍采用双臂张开的姿势。由于本例的高领羊毛衫纸样为身高185cm、胸围94cm左右的男性设计的,因此可直接采用模特,无须调整虚拟模特的尺寸。

本节所使用的高领羊毛衫纸样文件为“羊毛衫.dxf”。通过菜单导入该纸样文件,在导入DXF对话窗口中,“比例”项选择“毫米”,并且要勾选“选项”中的“将基础线勾勒为内部线”项。

导入的高领羊毛衫纸样见图5-116。该羊毛衫文件共包含8个板片,1个前片、1个后片、2个袖子片、2个袖克夫、1个下摆板片及1个领片。

图5-116 高领羊毛衫板片

二、勾勒领圈板片

羊毛衫领子与大身缝合处通常会表现出一个比较凸的领圈,为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从前、后板片勾勒出一个领圈板片,单独与前、后板片缝合(图5-117)。

在2D工作窗口,选择【勾勒轮廓】工具,按下键盘的“Shift”键,利用鼠标依次点击前片构成领圈的周边线。选中周边线后,按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勾勒为板片”后,移动鼠标将勾勒的板片放于方便操作的位置,勾勒创建的前领圈板片,见图5-118。同理勾勒出后领圈板片。

图5-117 领圈

图5-118 前领圈板片

三、缝纫领子

1.缝合前、后领圈板片

在2D工作窗口,利用【线缝纫】或【自由缝纫】工具将前领圈板片周边线与前片板片领圈对应的线缝合在一起,见图5-119。同理,再缝合后领圈板片,见图5-120。

图5-119 缝合前领圈板片

图5-120 缝合后领圈板片

2.缝纫领子

在2D板片窗口,利用【自由缝纫】工具,缝合领子与前后板片,缝合领子的左右边线,见图5-121。

图5-121 缝合领子

四、缝纫前、后板片

在2D板片窗口,利用【线缝纫】或【自由缝纫】工具,缝合前后板片的侧缝、肩线与下摆片,见图5-122。

图5-122 缝合前后板片及下摆

五、缝纫袖片

1.缝合袖片及袖口

在2D板片窗口,利用【线缝纫】或【自由缝纫】工具,首先将右侧的袖片与对应的袖口板片缝合,再将袖片及袖口片的侧缝缝合,见图5-123。同理,将另一侧的袖片与袖口片缝合。

图5-123 缝合袖子与袖口片

2.缝合袖片与大身

在2D板片窗口,利用【线缝纫】或【自由缝纫】工具,根据袖片与大身的对应关系,将右侧袖子的袖山弧分别与对应的前、后片袖窿弧进行缝合,见图5-124。用同样方法,再将另一袖片分别与前、后板片的对应袖窿弧缝合。

图5-124 缝合袖子与前后片(www.daowen.com)

六、板片安排与初步模拟

1.安排板片

在3D工作窗口,按“Shift+F”键显示“安排点”。利用【选择/移动】工具,将3D工作窗口中的板片移开虚拟模特,以方便选择“安排点”。首先,参照安排点分别将前、后板片安排在模特身体前后位置;其次,参照腕部的安排点安排袖口片,再参照肘关节侧面的安排点安排袖口片。最后,参照后颈部内侧的安排点排列领片,见图5-125。

图5-125 安排大身及袖片等

按“Shift+F”键隐藏“安排点”。在3D板片窗口,利用【选择/移动】工具将2个领圈板片移至前、后板片前的适当位置,见图5-126。

图5-126 排列前后领圈板片

2.试衣模拟

在3D工作窗口通过各个视图,检查所有的缝纫线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不正确的缝纫线,可以利用【编缉缝纫线】工具进行编辑或删除再重新创建缝纫线。确定羊毛衫的所有缝纫线均已准确无误后,按【模拟】工具,激活模拟工具进行试衣模拟。在模拟过程中,由于安排点并不能确保服装板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完全符合板片的缝纫对位,有时会出现扭转,见图5-127。可以在模拟时,利用鼠标按箭头方向稍稍拖拽调整即可,调整后效果见图5-128。

图5-127 服装扭转效果

图5-128 羊毛衫初步模拟图

3.翻折处理

由图5-128可以看出,羊毛衫的高领没有翻折。为了进行翻折,首先在2D板片窗口,利用【编辑板片】或【调整板片】工具,选中领子的翻折线,在“属性编辑器”窗口中,将“折叠角度”由180°改为360°,并按“回车”键确定。在3D工作窗口,利用【选择/移动】工具选中领子,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硬化”或按“Ctrl+H”键,将领子板片硬化。硬化后,袖口板片变为橙黄色。再次激活模拟,利用鼠标向下拖拽进行翻折。翻折完成后,再将“折叠角度”由360°改为220°,这样羊毛衫的高领在翻折后会显得比较饱满,不会太生硬。退出模拟激活状态,再选中领子,通过右键菜单中的“解除硬化”或按“Ctrl+H”键,解除领子板片的硬化状态。领子翻折后的效果见图5-129。

图5-129 领子翻折效果图

4.领圈的凸感

为了实现领圈板片的凸感,可以利用【内部多边形/线】工具,沿领圈板画一条内部线,见图5-130。在“属性编辑器”窗口中,将这条内部线的“折叠角度”由180°改为170°。用同样方法处理后领圈板片,模拟后会产生轻微的凸起效果,见图5-131。

图5-130 画领圈内部线

图5-131 领圈板片的凸起效果

七、设置与调整

1.设置织物

通常,羊毛衫的大身及袖子为一种结构;领子、袖口、下摆为罗纹结构;而前、后片与高领结合处的领圈板片会比较硬挺。因此,需要创建三种织物,可以分别取名称为“大身袖子”“罗纹”和“领圈”,见图5-132。

图5-132 创建三种织物

本书提供了用于羊毛衫的织物图像,即羊毛衫织物和罗纹织物。通过“属性编辑器”窗口,分别将“大身袖子”和“领圈”的纹理设置为羊毛衫织物图像,将“罗纹”的纹理设置为罗纹织物图像。将“大身袖子”的“物理属性”设置为“预设”中的“平针针织物”(Knit Ponte Jersey)。展开罗纹织物“物理属性”中“细节”项,将“弯曲强度-纬纱”和“弯曲强度-经纱”的数值设置为“40”,将“变形率-纬纱”和“变形率-经纱”数值设置为“10”,将“弯曲强度-纬纱”和“弯曲强度-经纱”的数值设置为“80”。展开领圈织物“物理属性”中“细节”项,将“弯曲强度-纬纱”和“弯曲强度-经纱”的数值设置为“70”,将“变形率-纬纱”和“变形率-经纱”数值设置为“0”,将“弯曲强度-纬纱”和“弯曲强度-经纱”的数值设置为“90”。

在2D板片窗口中,利用【调整板片】工具,分别选中相同织物板片,通过“属性编辑器”窗口,设置其所对应的织物。至此,羊毛衫的织物全部设置完成,并反映在2D及3D工作窗口中。

2.创建明线

在2D板片窗口,利用【线段明线】工具,根据实际需要为板片添加明线。如领圈下边沿等,并设置明线的种类及颜色。

3.设置粒子间距

在2D板片窗口,利用【调整板片】工具框选全部板片,将粒子间距由“20”改为“10”,按“回车”键完成。

4.最终模拟

再次激活模拟,模拟完成后,调整模拟姿态为直立的姿态。至此,羊毛衫完成,最终效果如图5-115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