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了解可逆过程及其特点

了解可逆过程及其特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6可逆过程示意图因此,“可逆过程”可定义为: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方向后,系统与环境均能完全恢复到其初始状态的过程。显然,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假定,是实际过程的一种极限,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引入可逆过程概念只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将其作为实际过程的比较标准。

了解可逆过程及其特点

在分析系统与环境传递能量,如轴功Ws、热量Q的实际效果时,只考虑系统内部状态变化过程是不够的,因为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设备的机械运动和工质的黏性流动都存在摩擦阻力,将使一部分轴功转变为热,虽然能量的总量没有变化,但是可用功减少了,转变成了低品位的热量,这种由功转变为热的现象称为耗散效应,由此造成可用功的损失称为耗散损失,这部分损失在实际计算中很难确定。因此,可设想一个完全没有热力学损失(包括非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的理想热力过程,即可逆过程作为模型进行研究。

图11-6(a)为由气缸膨胀做功带动飞轮运转的示意图。取气缸及其工质作为研究对象,设工质进行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工质经历A—1—2—3—4—B的准静态过程[如图11-6(b)所示]。假想气缸是没有摩擦的理想机器,工质内部也没有摩擦阻力。工质对外做的功全部用来推动飞轮,以动能的形式储存于飞轮中。而当活塞逆行时,飞轮中储存的能量逐渐释放出来用于逆向压缩,推动活塞沿工质原路线逆向返回。由于机器及工质没有任何耗散损失,过程终了时将使工质及气缸都恢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在环境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即既没有得到功,也没有消耗功,过程的正向效应与逆向效应恰好完全相互抵消,此过程就是没有任何热力学损失的“可逆过程”。

图11-6 可逆过程示意图(www.daowen.com)

因此,“可逆过程”可定义为: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方向后,系统与环境均能完全恢复到其初始状态的过程。否则就是“不可逆过程”。实现可逆过程的具体条件,一是过程没有势差,或势差无限小,如没有温差的传热、没有压力差的流体流动或压缩与膨胀过程等;二是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如没有摩擦的机械运动、没有电阻的导电过程等。显然,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假定,是实际过程的一种极限,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引入可逆过程概念只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将其作为实际过程的比较标准。工程上涉及许多能量转换的过程,如流体流动、热量交换、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等热力过程的分析,都常将理想化的可逆过程作为比较标准进行分析与计算,以找出过程的薄弱环节,为节能工作指明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