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族志研究:案例分类、数据分析与总结

民族志研究:案例分类、数据分析与总结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将案例相关的细节组织起来,对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模式,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分类。民族志研究的是发生在各类人群和社群中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和观念。民族志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阐释其所研究的文化。因此,民族志研究在设计领域中的角色非比寻常。在民族志中,与人交谈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工作性质使然,民族志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民族志研究:案例分类、数据分析与总结

Summary

在本章中,我解释了在设计中使用定性研究有哪些好处,也介绍了设计领域最常见的一些定性研究路径。这其中包括案例研究、民族志现象学、扎根理论和历史研究。

案例研究这种路径为你提供一些工具,让你可以利用各类数据来研究一些复杂或鲜为人知的现象。这种路径可以让你对特定时期内、特定语境中的某一任务、项目、事件做深度考察。案例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来源多种多样: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访谈、文档、报纸文章、官方记录、实物,以及各类音像材料。在分析数据时,可以遵循五个步骤。你将案例相关的细节组织起来,对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模式,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分类。案例研究的研究报告没有既定的格式;你可以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做报告,还可以系统地陈述各个组成部分。这取决于你要说的是什么,你的报告对象是谁,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民族志研究的是发生在各类人群和社群中的社会性互动、行为和观念。民族志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阐释其所研究的文化。因此,民族志研究在设计领域中的角色非比寻常。通过研究课题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语境,我们可以为设计受众营造出更佳的日常体验。这类研究是一种深度的系统研究,其方式是观察或参与所研究人群的生活。在民族志中,与人交谈是十分关键的。不过,尽管了解你所考察的社群的语言很重要,但也不是说你非得使用这种语言,要看情况而定。你还要留意,如果你长时间地进行田野工作的话是会有风险的,你可能会在情感上被牵扯进去,继而失去了对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由于工作性质使然,民族志研究中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过程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及时且详细地做田野笔记非常重要。除了做田野笔记,你还应当考虑是否要进行一些拍摄,比如录制一些视频或音频,以此来作为笔记的补充。

现象学研究路径旨在理解与各类现象相关的参与者体验。换言之,这种研究关心的是人们如何经历各类事物和事件。这种路径可以被单独使用,也可根据所涉及的整体问题,结合使用其他研究路径。现象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深度访谈。典型的现象学访谈看上去应形同非正式谈话。不过,你还得注意,即使你对所研究的现象有个人经验,你也得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www.daowen.com)

从本质上来说,历史研究的目的是对过去做出阐释,其方法是检验早前成型的各类理念、信念和价值。进行历史研究时,你的工作并非仅仅是描述“什么”“在何时”发生,而是要呈现有事实证据来解释这些事情“为何”会发生。这类研究是基于一手和二手资料的证据,以及对其的分析。如果你研究的是设计史,历史研究就会是你主要的研究路径。不过你也可以将历史研究用在其他地方。了解过去,也能帮助我们探知未来。好的历史研究提出的议题,所关心的是造福学科内外知识整体的相关长期存在的话题,或者能为你的实践提供相关信息。通过历史研究,你可以了解当下行为的因果关系和模式,以此,可以预测你目前所在的领域或其他你可能会研究的领域的未来趋势和可能发生的事情。历史研究报告的风格和格式是多种多样的。

扎根理论需要研究人员使用各类研究技巧,也要求他们对研究课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诸多领域有广泛的理解。扎根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个尚无理论基础或缺乏清晰的理论关注点的领域开发一种新理论。在扎根理论研究时,没有既定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各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其研究过程也相当有弹性,可以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演化,但始终都要保持严谨。这类研究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数据分析过程是与数据收集过程同时进行的。扎根理论的研究报告一般来说是正式、客观、中立的。

【注释】

[1]blue-sky research,“蓝天”研究,指的是不能立刻应用于“真实世界”的研究,也可被称为“无明确目标的研究”或“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有时也相当于“基础研究”。——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