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围困平壤城,明军围三缺一破日军

围困平壤城,明军围三缺一破日军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1593年正月,明军兵临平壤城下,小西行长率领一万八千余名日军坐镇城内,平壤之战正式爆发。兵法云“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明军对平壤城实施围三缺一的策略。在激烈的巷战后,明军将小西行长围困在练光亭土窟,日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也正因此,李如松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战术。平壤之战后,明军又在碧蹄馆之战打击日军。李如松大破日军后,仰慕李如松的朝鲜王室也开始高度重视《纪效新书》。

围困平壤城,明军围三缺一破日军

明王朝的对外战争中,至今仍极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仗,正是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

虽然在明朝史书的记载中,万历朝鲜战争的战略意义并不突出,远远比不上同时期的宁夏战役以及播州战役,但是对于东北亚的政治版图来说,这一战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濒临亡国的朝鲜王国得以保全,东亚三国此后维持了三百年的和平局面。

而在这场万历朝鲜战争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场陆战,就是爆发于公元1593年的平壤战役。这场战役不仅仅是明军给日军精锐部队带来毁灭性打击的胜战,更是一场颇具近代化特色的战役。

公元1591年,日本关白(日本古代的高级官职,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丰臣秀吉打败战国时代的领主,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他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给大量的领主、功臣、武士分配领土的难题。丰臣秀吉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外扩张。朝鲜战争由此爆发。

公元1592年春,日军登陆朝鲜,一路攻城拔寨。两个月的时间,朝鲜几乎全境沦陷,朝鲜国王李昖从王京逃到明朝边境义州,向明朝求援。

公元1592年年底,做好充分准备的万历皇帝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主将,率四万大军援助朝鲜。平壤之战就此爆发。此战,明朝统帅是宋应昌,但真正在前线指挥军队的是名将李如松。

其实在李如松援朝之前,明朝军队已经奉命进入朝鲜和日军交过手,由此爆发了第一次平壤之战。1592年六月中旬,明将祖承训、史儒率领数千将士奔赴朝鲜、杀进平壤,但此时平壤城内有日本武将小西行长的一万余名日军驻扎,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史儒战死,祖承训只身逃脱。第一次平壤之战,明军吃了轻敌的亏。

第二次平壤之战,李如松不敢掉以轻心,几乎带去了明军当时最好的装备和兵团:在装备上,有大量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等火炮;在兵团方面,以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为副将,他们的部下是出自蓟镇的边军、浙兵以及辽东铁骑的将士,都是当时明朝实力最强的精锐士兵。主将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之子。在“万历三大征”中,李如松参与了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是万历皇帝十分倚重的边陲镇将。

公元1593年正月,明军兵临平壤城下,小西行长率领一万八千余名日军坐镇城内,平壤之战正式爆发。

平壤城依水而建,东面是大同江,西面是普通江,东北有牡丹峰。城东有大同门、长庆门,城西有七星门、普通门,城南有芦门、含毬门,城北有密台门。李如松亲自坐镇七星门督战,李如柏攻普通门,吴惟忠攻牡丹峰,李镒攻芦门,祖承训攻含毬门,从西、北、南三面进攻平壤城,唯独留下城东门不攻。

兵法云“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明军对平壤城实施围三缺一的策略。

平壤之战进行得相当惨烈:明军的攻势如潮水一般;日军守备层层森严,密不透风。一时间,天昏地暗,火炮声、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正当战事胶着之时,李如松亲手斩杀一名退却的士兵,高呼“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退却者,军法处置”,并亲自上前做出登城的示范动作,明军立刻士气高涨,奋勇冲杀,一往无前。

李如柏、杨元两员大将坐镇指挥,其麾下的辽东铁骑奋勇拼杀,普通门率先被攻破;吴惟忠身先士卒,伤口血流如注也不后退半步,率领戚家军奋勇拿下牡丹峰;祖承训故意身穿朝鲜军服,麻痹对手,到了城下才被发现是明军。猛将骆尚志一手举旗、一手持戟杀向城头,将明军大旗立在了平壤城上。日军最顽强的抵抗发生于七星门,李如松调来火炮轰倒城门,明军一拥而入。(www.daowen.com)

在激烈的巷战后,明军将小西行长围困在练光亭土窟,日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不过,这里的日军和横行东南的倭寇一样有韧性,是块很难啃的骨头。强攻下平壤的明军竟然拿不下这支残余部队,李如松甚至差点被流弹击中。日军困兽犹斗,明军疲惫,李如松只好放小西行长从东门逃走。

平壤之战,明军死伤两千余人,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其中光是被斩首的日军就有一千六百余人,明军取得了对日军的绝对胜利。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彼时,明军所面临的危险不仅来自城内,他们虽然在平壤城下以多胜少,但在整个朝鲜战场上无疑是弱势的一方,要是在城下耽搁的时间过长,增援的日军越来越多,明军就危险了。

也正因此,李如松采取了围三缺一的战术。李如松的目的不是全歼敌军,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城池。明军若真把平壤城围成一个铁桶,以日军困兽犹斗的韧性,明军不仅会伤亡惨重,城池一时也难以攻克,还会面临被日军增援部队攻击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火炮在平壤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役打响后,李如松先用大将军炮、佛郎机炮、虎蹲炮远距离轰击,其中尤以大将军炮威力最大。大将军炮是明军的最新装备,此战中是第一次上战场。

明军以火炮轰击的目的不是炸毁城墙,而是压制日军的火绳枪,以便于明军展开冲锋。当明军兵临城下时,为了避免伤到自己人,火炮停止发射。此时日军的火绳枪发挥出威力,明军的攻城战严重受挫。

在战斗最激烈的七星门,明军也是依靠火炮轰开城门,才得以破城而入。可以说,第二次平壤战争已经具备近现代化战争的特征。

平壤之战后,明军又在碧蹄馆之战打击日军。日军不敢再和明军交战,纷纷撤退,明、朝联军逐渐收复失地。之后,朝鲜水师在李舜臣的率领下多次击败日本水师,日本与明朝、朝鲜议和,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再次发动对朝战争。明朝再派援军入朝作战,经过一年奋战,明、朝联军再次击败日军,万历朝鲜战争第二阶段结束。

知识链接 李如松与《纪效新书》

李如松杰出的军事才能,与军事家戚继光的著作《纪效新书》有很大的关系。少年时代的李如松,曾拜明朝大才子、军事家徐渭为师,徐渭为李如松授课的教科书正是《纪效新书》。李如松大破日军后,仰慕李如松的朝鲜王室也开始高度重视《纪效新书》。在此后三百年里,《纪效新书》被引进朝鲜,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名字也跟着响彻朝鲜半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