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静物摄影技巧及基本布光方法

静物摄影技巧及基本布光方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这三类物体的拍摄技巧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拍摄物均匀受光并且减弱由主光照明所投射出的阴影。反光物体的基本布光方法:主光为一盏位于拍摄物上方,角度为45°左右的装有柔光箱的灯,布光时需注意闪光灯照射的角度对手机金属饰边和亮面化妆盒反光的影响。作用为在勾勒拍摄物轮廓的同时照亮背景,拍摄时需注意调整挡光板的位置来控制光照范围。使用隔离罩可以避免杂乱的外部物体和光斑对被摄体表面的干扰。

静物摄影技巧及基本布光方法

种类繁多的物体很难用统一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每一类物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拍好,必须仔细研究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用途,根据构思的创意要求,确定好拍摄器材,给出最佳的布光和构图,并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按照物体对光线作用的性质来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吸光物体、反光物体、透明物体。掌握这三类物体的拍摄技巧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一)吸光物体

吸光物体包括毛皮、衣服、布料、食品、水果、粗陶、橡胶、亚光塑料等,它们的表面通常是不光滑的,因此对光的反射比较稳定,即物体固有色比较稳定统一,并且这些物体通常本身的视觉层次比较丰富。为了再现吸光物体表面的质感层次,布光的灯位通常以侧光、顺光、侧顺光为主,而且光比较弱,这样使其层次和色彩表现得更加丰富。

拍摄实例:木质饰品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位于拍摄物的右前方,加装了伞用反光罩,伞用反光罩的照射面积比标准反光罩的照射面积更小、更集中。其作用是勾勒主体的形状,使其具有立体感。

(2)顶灯位于拍摄物的左上方,灯上加装一个60 cm×90 cm柔光箱。作用是使拍摄物均匀受光并且减弱由主光照明所投射出的阴影。

(3)背景光位于拍摄物的右后方,灯上加装了标准反光罩、挡光板和蜂巢。作用是通过在标准反光罩上加装挡光板和蜂巢来控制背景的照射面积及照度,如图3-4-2所示。

图3-4-2

(4)通过散射光照明、悬空法拍摄,使用环形闪光灯,利用背景的作用形成脱影效果,如图3-4-3所示。

图3-4-3

(二)反光物体

一般情况下,反光体表面是非常光滑的,比如,表面光滑的金属或是没有花纹的瓷器,拍摄反光体通常要“黑白分明”才能体现出质感。要表现它们表面的光滑,就不能使一个立体面中出现多个不统一的光斑或黑斑。

拍摄反光物体最好的布光方法就是:采用大面积照射的光或利用反光板照明,光源的面积越大越好。如果想要表面光亮的反光体上出现高光,则可通过很弱的直射光源获得。

很多情况下反射在反光物体上的白色线条可能是不均匀的,但渐变必须是保持统一性的,这样才显得真实。

反光物体的布光最关键的就是反光效果的处理,所以在实际拍摄中一般使用黑色或白色卡纸来反光,特别是对柱状体或球体等立体面不明显的反光体。

反光物体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为一盏位于拍摄物上方,角度为45°左右的装有柔光箱的灯,布光时需注意闪光灯照射的角度对手机金属饰边和亮面化妆盒反光的影响。

(2)副光位于拍摄物的左侧,使用一盏带有柔光箱的灯。其作用为对拍摄物的暗面进行补光,以及减弱由于主光的照射而带来的阴影。

(3)背景光位于拍摄物的右后方,灯上加装了标准反光罩、挡光板和蜂巢。作用为在勾勒拍摄物轮廓的同时照亮背景,拍摄时需注意调整挡光板的位置来控制光照范围。

拍摄不锈钢类被摄体的最佳办法是使用隔离罩,即用白色的纤维布或半透明的硫酸纸把被摄体整个包围起来,然后在罩外用闪光灯做均匀布光,使整个隔离罩成为整体的大面积光源,光线被隔离罩扩散形成间接光源,光质柔和均匀。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也可以依靠隔离罩外光的强弱来控制。使用隔离罩可以避免杂乱的外部物体和光斑对被摄体表面的干扰。在没有隔离罩的情况下,可使用大量的反光工具,但要注意避免将拍摄环境周围的杂物、杂光映射在被摄物体表面。(www.daowen.com)

小贴士

布光要点

被摄体的明暗反差和光斑的控制既是拍摄的难点,又是表现不锈钢产品表面质感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布光时,既不可改变被摄体表面正常的色调和明度,又要控制光斑的面积和位置,并适度运用黑、灰卡纸来强化产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1.采用软光照明

布光时要采用大面积的软光照明,光照要均匀、柔和。可用柔光箱、各种反光工具(如反光板)、扩散工具(如硫酸纸、半透明的聚酯布)等。

2.具体拍摄操作

如拍摄不锈钢物体时,不锈钢物体会将周围杂物映射到被摄体光亮的表面,因此必须用隔离罩即搭包围墙的方法将外界环境隔绝。隔离罩的使用不仅可消除周围环境对主体的干扰,还可使光质变软、变柔。

3.控制光斑

光斑是反光体商品的光洁表面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光定向反射而形成的高光区域。在反光体表面出现齐整的高光,在被摄物体上精准地展现,既能刻画出反光产品的平滑肌里,又是对美的二次塑造。因此产品必须有光斑的塑造,才能体现出产品外观造型的精美。被摄体表面粗糙度越小,光斑会越亮;照明光源越多,光斑数量也会增加;被摄体表面越平整,则光斑越完整。反之,被摄体表面结构越复杂,棱角越多,光斑也就越杂碎。

光斑的大小和位置直接影响到被摄体立体感的呈现。控制和调整光斑的主要方法是用面积大的柔和光源做主光(灯箱照明角度大多采用水平角度或稍高于水平角度),形成一个主光斑。光斑量宜少,一般情况下只可有一个主光斑,其他光斑则可以根据摄影师所期望的画面效果而定。光斑宜整不宜碎,越是平整的表面结构,光斑在其表面越应形成从上到下通体的反射面,这就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柔光箱。光源的形状也会影响光斑的形状,比如在水龙头上需要一个细长的光斑,这就必须用一个长方形的灯箱做主光,如70 cm×140 cm的灯箱就可以实现。光斑的位置在被摄体的侧面或前面可以更好地体现被摄体的立体感,靠近被摄体边缘的光斑也有勾勒轮廓的作用。光斑位置的调整可以通过移动灯位来实现。

总之,光斑的多少、形状、明度、位置、大小取决于光源的多少、形状、亮度、光位、面积及被摄体的外部轮廓形态。

4.注意事项

拍摄不锈钢物体时,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外部轮廓、颜色来决定是否采用隔离罩完全隔离,用均匀的柔光做主体,控制好光斑效果,还要注意到环境色的渲染和影响,不要因为细节上的不注意而影响到产品的质感、颜色的正常还原。

采用侧逆光时,注意镜头不要吃光,即镜头要对着物体,不要让光线直射镜头,正面和上部用白纸或者反光板补光,用相机长焦端拍摄。如果用手动模式,用小光圈来拍,最好装在三脚架上,拍出来的照片可以略微欠曝一点,后期略做调整即可。

(三)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主要指各种玻璃制品和部分塑料器皿等,其最大特点是能让光线穿透其内部。拍摄透明物体时,表现物体的透明感并不困难,不管背景是深是浅,它总会去;但是对于透明物体光亮感的表现,就要利用反射原理,使之产生强烈的“高光”反光;透明物体的形状则利用光的折射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按照常规给透明物体照明,如用45°侧光照明,拍摄效果并不好,此时,大部分光线会透过物体,只有一小部分被反射,不管使用什么背景和色彩,透明物体只能隐约可见。对透明物体最好的表现手法是:在明亮的背景前,物体以黑色线条显现出来;或在深暗的背景前,物体以浅色线条显现出来。如图3-4-4所示。

图3-4-4

1.白底黑线

此布光方法主要是利用照亮物体背景的光线的折射效果。将透明物体放在浅色背景前方足够的距离上,背景用一只聚光灯的圆形光来照明,光束不能照射到被摄体上,背景反射的光线透过透明物体,在物体的边缘通过折射形成黑色轮廓线条,线条的宽度与透明物体的厚度相同。改变光束的强度与直径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光束的强度越强、直径越小,画面的反差越强。画面的反差情况仅仅由聚光灯的强度与直径决定,非常有利于拍摄时的控制。

2.黑底白线

此布光方法主要是利用光线在透明物体表面的反射现象。将被摄体放在距深色背景较远的位置上,被摄体的后方放置两个散射光源,由两侧的侧逆光照明物体,使物体的边缘产生连续的反光。“黑底白线”的布光特别有利于美化厚实的透明物体,但这种布光技术不易掌握,需要不断调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在运用这种布光时,一定要彻底清洁透明物体,任何灰尘或污渍都会被毫不客气地显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