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空状态与否定性事实解析

时空状态与否定性事实解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哲学界至今并没有对“事实”概念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但学者们一致认为事物及其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事实。

时空状态与否定性事实解析

1.物质存在于时间、空间之中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科学赋予物质的唯一属性,就是占有空间位置和依照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能力”[96],并且物质的运动都是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的,所以,物质及其运动都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的,这样任何个体事物都必然与时间、空间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1.1.个体事物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也是事实。虽然哲学界至今并没有对“事实”概念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但学者们一致认为事物及其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事实。既然事物及其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实,那么,个体事物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也应当是事实:因为“时空‘事物’连同它的所有规定是一具体物”,[97]所以个体事物与时空这种具体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事实。既然个体事物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事实,那么事实就应当具有肯定性事实与否定性事实的区分。

1.2.虚无状态与否定性事实

1.2.1.我们把个体事物与其从产生到消灭这个时空区域内的关系叫作该个体事物的存在(实存、存有);而将个体事物与其自身产生之前和消灭[98]之后这两个时空区域的关系叫作该个体事物的虚无(非存在)。

例如,我们将钱学森与1911 年12 月11 日(生于上海)至2009 年10 月31日(卒于北京)这个时空区域的关系叫作钱学森的“实存(存有)”,而将钱学森与1911 年12 月11 日之前和2009 年10 月11 日之后这两个时空区域的关系叫作钱学森的“虚无”。

1.2.2.所有实存着的个体事物都将走向虚无

1.2.3.在虚无状态下,由于个体事物不可能呈现于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区域之中,个体事物与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区域之间具有否定性关联,因此,个体事物与这两个时空区域的关系只能构成否定性事实而不可能构成肯定性事实。例如,阿法狗(机器人不在阿房宫[99]。正由于个体事物在这些时空区域不存在,所以,该个体事物也必然不会具有只有在这些时空区域中存在的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等等。这些情况就构成了否定性事实。

1.3.缺失状态与否定性事实

处于实存状态下的个体事物与时空区域之间具有以下两种关系:在场与缺失。

1.3.1.我们将个体事物占据(出现、显现)特定时空区域叫作该个体事物的在场。

我们将处于(实存)持存状态下的个体事物与它所不占据的空间区域的关系叫作该个体事物在该空间区域的缺失(不在场)。

1.3.2.特定个体事物(如a)在特定时空区域(S1T1)的在场,就是其他无数个体事物(如bcd……)在该时空区域的缺失(不在场);特定个体事物(如a)在该时空区域的在场,则它必然在S2T1、S3T1、S4T1、S5T1……或SnTn、SnTn、SnTn、SnTn……等无数其他时空区域的缺失。所有个体事物和特定时空区域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

1.3.2.1.个体事物是以时空连续体的方式完整地存在着的,但不同个体事物处于实存状态的时间长短、空间广延是不一样的。(www.daowen.com)

1.3.2.2.个体事物在特定时间点段只能占据一个特定空间位置,不可能同时占据两个以上的空间位置。

1.3.3.在场和缺失存在于同一时空区域(S1T1);在场与缺失是相容的、是互补的、是相互关联的。正因为“在场”与“缺失”是相容的、是互补的、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世界才是绚丽多彩的、纷繁复杂的。[100]

1.3.4.在场与缺失互为对方划定了限制和界限。

1.3.5.虽然“在场”也是无限多,但“缺失”比“在场”更多(在T1 时间段里,a 事物在S1 空间位置上的在场,就是bcd 等无数个体事物在S1 空间位置上的缺失,同时a 事物在S1 的在场,就是它在S2、S3、S4、S5……等无数空间位置上的缺失)。

1.3.6.任何特定时空区域都为特定个体事物所占据;不存在空无一物的时空区域(就连真空状态也是充满了负能态的电子海)。缺失并不意味着时空区域空无一物,而仅仅意味着某些特定个体事物不占据该特定时空区域。

1.3.7.在场与缺失构成了个体事物以及世界的完整状态;因此要了解个体事物以及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仅仅知道“在场”(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知道“缺失”(这里没有什么、不是什么),这样才能对个体事物以及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3.8.上述特征表明,在场与缺失的区分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而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上的区分。

1.3.9.既然“在场”与“缺失”的区分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如果个体事物在时空区域的在场构成肯定事实,则个体事物在其他时空区域或其他个体事物在该特定时空区域的不在场必定构成否定性事实。比如在1945 年4 月11 日这一天,如果罗斯福华盛顿是事实,那么在这一天,罗斯福不在昆明同样也是事实。在这两个事实中,个体事物与特定空间的逻辑关系是肯定的(罗斯福占据华盛顿这个空间位置——在场),则该个体事物与另一特定空间的逻辑关系必然是否定的(罗斯福不占据昆明这个空间位置——不在场),所以,这两个事实就是性质截然相反的事实。

1.3.9.1.肯定性事实与否定性事实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虚无状态构成的否定性事实没有与之对应肯定性事实,由缺失状态构成的否定性事实一定有一个肯定性事实与之对应,而且可能是无数个否定性事实对应一个肯定性事实:与罗斯福在华盛顿这个肯定性事实相对应的否定性事实有无数个:罗斯福不在昆明、罗斯福不在南京、罗斯福不在巴黎、罗斯福不在伦敦、罗斯福不在莫斯科……;当然这一天所有在昆明、南京、巴黎、伦敦、莫斯科……的人也都不在华盛顿。

1.3.9.2.缺失(不在场)是个体事物与时空区域之间的关系属性,是在人的期待中显现出来的,是在预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做出比较得出来的:我和皮埃尔相约4 点钟在咖啡馆见面,结果我迟到了一刻钟,我环顾了整个咖啡馆后发现“他不在”,在这里“皮埃尔不在这座咖啡馆,就是我和这咖啡馆之间的原始关系,无数其他的人由于缺乏确定他们不在场的那种实在的期望,与这座咖啡馆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正是我自己期待看见皮埃尔,于是我的期待使皮埃尔的不在场成为我与这座咖啡馆相关的实在事件。现在,我发现皮埃尔不在这座咖啡馆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这种不在场表现为皮埃尔和我寻找他的那所房子之间的综合关系”。[101]

1.3.9.3.不在特定时空区域的个体事物有无数个,但究竟哪个否定性事实显现出来,这取决于人的期待或需要。不在咖啡馆的人有无数多个(也有诸如顾客、桌子、椅子、杯子、光线、烟雾和说话声、茶盘碰撞声、纷乱的脚步声等事物),由于我的期待使得皮埃尔不在咖啡馆这种否定性客观事实显现出来。[102]

1.3.9.4.正因为在场与缺失同时存在,因此,缺失(不在场)并不是通过否定判断进入事物之中的;相反,正是否定判断受到缺失(不在场)的制约及支持。[103]我胃里没有食物不是通过“我胃里没有食物”这个否定判断造成的,恰恰相反,“我胃里没有食物”这个否定判断是恰恰是因为我的胃里没有食物(我没有吃饭)这个客观的否定性事实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