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凤阳酿豆腐-古法传承,千年佳肴

凤阳酿豆腐-古法传承,千年佳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酿豆腐”,又称“朱洪武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它的由来有一段精妙的故事。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于是命凤阳县令查访黄心明,克日赴京。因而黄心明身价百倍,他所做的豆腐被朱元璋命名为“御菜酿豆腐”,是大明朝国宴御席上的一道名菜,闻名天下。“酿豆腐”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凤阳宾馆根据传统的配料和制作方法,又加以分析研究,创新,使其味道更加鲜美,营美更为丰富。

凤阳酿豆腐-古法传承,千年佳肴

豆腐”,又称“朱洪武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它的由来有一段精妙的故事。

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坐了皇位。这个乞僧出身的皇帝遍尝山珍海味,天下名菜佳肴,口味愈来愈刁钻,只觉得御厨的菜肴索然无味,就这样换了几个御厨又斩了几个御厨,人命不如一碗豆腐。马皇后见状,想到当初一同行乞的厨师黄心明会做“珍珠(禾)、玛瑙(豆腐)、翡翠汤(菠菜)”,于是进谏:“皇上何不把黄心明招进宫来做豆腐呢?”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于是命凤阳县令查访黄心明,克日赴京。不数日,黄心明被送进宫,倒也格外亲热。寒暄过后,黄心明便奉旨下御厨为皇上烹调豆腐,他认真总结了前几位厨师失败的原因,细心揣摩朱元璋的口味。朱元璋生长在淮河之滨,转战于滁、徽州之间,口味宜徽、扬菜兼而有之,宜素、宜酥、宜嫩。他悉心研试,独创了“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坯、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汁)烹饪方法。送予皇上品尝,朱元璋赞不绝口:“外酥内嫩,鲜美爽口,清香盈口,味同樱桃,甚合朕意。”因而黄心明身价百倍,他所做的豆腐被朱元璋命名为“御菜酿豆腐”,是大明朝国宴御席上的一道名菜,闻名天下。

“酿豆腐”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凤阳宾馆根据传统的配料和制作方法,又加以分析研究,创新,使其味道更加鲜美,营美更为丰富。“汤”一宝安徽淮北地区,各式小吃店前,常常见到淮北大汉,手提长嘴大肚的汤壶,一边对着碗倒汤,一边向人吆喝:“喝喝,清嗓蕴饱哩!”人们抬头一看,门牌上都一个大大的“”字,酷似江浙一带的门“福”。外地人品尝时汤之后,不免要指着门牌问道:“这读啥字?”他们便爽快地说:“就读(啥)。”

,读Shá(啥),若是外地人,只好望字兴叹,喝其汤,才知一汤名。其发明权,似乎非淮北人莫属。可见“”汤,也属安徽一大特产。(www.daowen.com)

提起这”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故事。1909年津浦铁路修筑到宿县曹村,曹村所有小吃店铺只供应饶饼、大馍之类。天气炎热,民工众多,光就白开水吃干粮,民工渐渐招架不住。其中有一家曹山小吃店,率先干、稀结合,一下招来许多民工,发了大财。其他店也仿而效之,蜂拥而上。山东德州人王民汶见有利可争,亦来经营大饼大馍,并以鸡丝汤吸引民工。一次,王民汶杀鸡忘了取出鸡嗉子,等汤做好了,鸡嗉子中的麦仁也煮进汤里,没想到做出的汤却别有风味。一下子民工盈门,排队等吃。有人问:“这叫啥汤?”他不便说出真相,也就随问随答:“就叫啥汤!”后来,阜阳一老学究经过曹村,下榻王家,品尝了这一美味,并拍案叫好,当即提笔写下一“”字,民工围观,他振振有词他说:“月”者为肉,“一”者为地,“非”为土上禾,“天”字者,“民以食为天”也。从此“”字与“汤”,不胫而走,风行淮北。于是淮北又有顺口溜说:“淮北一宝,汤最好;只知其字,字无考。”

其实,该字可考。查《中华大字典》未集“肉部”,收有“”字。注曰:“悉盍切音吸合韵。,肉杂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