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北边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发现

西北边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发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安大地湾》发掘报告指出,一期遗存内涵丰富,特征鲜明;考虑到大地湾遗址包含多种文化,以“大地湾文化”命名可能带来难以避免的误解,所以主张大地湾一期遗存划归老官台文化。“一期文化”代表性器物,其装饰风格与形制和宝鸡北首岭下层、西山坪二期出土器物相接近,因此属于同一时期的遗存。

西北边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发现

二、西北边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1.大地湾一期遗存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南,面积约110万平方米。1978—1984年,对遗址进行大规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95年,进行了补充发掘。

一期文化遗迹的分布比较零散。墓葬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四壁比较规整,没有发现葬具痕迹。墓向大致可分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种。11座墓中,能辨别葬式的有6座,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有的两手交叉于胸前。从随葬品数量来看,基本相等;装饰品很少。其中M225出土成组随葬器物4件,即圜底钵2、壶1、杯1件,器体高不超过7厘米,形体矮小,可能是专供随葬的明器。房基均为圆形半地穴式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居住面不太平整。穴壁外、居住面和门道内皆有柱洞,其中穴壁外的柱洞向内倾斜,复原后估计是窝棚式的房屋。房基的穴壁上端都有红烧土痕迹,可能是生火所致。灰坑是圆形平底筒状和圆形圜底状。陶器均为手制,夹细砂陶,呈暗红或砖红色;由于火候不均匀,表面上的陶色中夹有灰或黑色斑块,往往还有内黑外红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陶质较疏松,往往呈片层状剥落。另外发现炭化的植物种子,经鉴定为稷和油菜。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7355±165年。

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角器和陶制工具等。石器多为打制,磨制和琢制较少。骨器有镞、凿、针、锥和刮刀等,多数仅在刃部或使用部分磨刮加工,原料多为兽骨的骨片和骨管。角器1件,为鹿角制成。陶制工具为残陶片制成的纺轮。生活用具为陶器,有圜底钵、三足钵、圜底碗、三足罐、圈足碗、杯、勺、壶等;一些小件器物如壶、罐、钵等,均为手捏制,体高和口径都在5厘米以内,似无实用价值。装饰品有穿孔兽牙、蜗牛壳和穿孔蚌壳、蚌环等。彩绘图案以钵形器口沿外一周宽约2~4厘米的带纹和口沿内一周细线纹最为常见。在20多件钵形器和部分陶片的内壁上,还发现有10多种不同纹样的彩绘。这些纹样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水波状和植物形,属于装饰性的图案花纹;第二类是以直线或曲线并列或相交的彩绘纹样,无连续性,可能含有记事的意义,应属于一种记事符号。

大地湾遗址发掘不久,有学者就指出应当将一期遗存划归老官台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单独命名为“大地湾文化”。有学者认为,渭水流域与汉水上游的“前仰韶”文化属于同一文化,可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将其命名为老官台文化;鉴于汉水上游和渭水流域在文化面貌上所存在的显著差异,将它们视作不同类型加以区别无疑是切合实际的,大地湾一期遗存属于“西部类型”。《秦安大地湾》发掘报告指出,一期遗存内涵丰富,特征鲜明;考虑到大地湾遗址包含多种文化,以“大地湾文化”命名可能带来难以避免的误解,所以主张大地湾一期遗存划归老官台文化。

2.天水西山坪遗址(www.daowen.com)

西山坪遗址位于甘肃天水市太京乡,总面积约为20多万平方米。“西山坪一期”石器几乎全为砾石打制,器形有盘状器、斧形器、铲、砍砸器、石坠、磨石等。骨器大多加工精细,表面磨制十分光滑,有针、锥、凿、锯等。陶器均为夹砂陶,灰褐陶占多数。陶器外表颜色不纯,红褐陶往往有灰黑色斑块,灰褐陶有的也见到红褐色斑块。陶器均为手制,胎壁较厚。器内表均经刮光处理,手感光滑。器表装饰以绳纹为主,一个器物往往通体饰满绳纹,拍印整齐。彩陶只见红彩一种,通常是在拍印绳纹后的圜底钵口沿处刮光一周,涂上红彩,形成一条宽带。在少数宽带彩圜底钵上还见到内彩纹饰,图案十分简单。在少数陶器的外表,还见到简单的刻画符号。

“西山坪二期”石器有石凿和研磨器。从石凿的加工看,磨制光滑,型制十分规整。陶器均为夹砂陶,分灰褐陶和红褐陶两个陶系,各约占一半。器表颜色不纯,也有杂色斑块,内壁多为灰黑色。外表装饰以细绳纹为主,拍印比较整齐。在颈部多有乳钉、戳印和波形贴纹,有的绳纹上加饰有平行划纹。陶器均为手制,器壁大多较薄。主要器形与“一期”接近,有鼓腹三足罐、三足筒形罐、平底钵等,以鹅蛋形扁足罐最具特色。[11]

3.天水师赵村一期文化

师赵村遗址隶属甘肃天水市秦城区太京乡,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1—1989年,发掘面积5370平方米,清理出大量遗迹和遗物。

“一期文化”的遗迹主要是圆形窖穴。遗物有石器和陶器。石器多数打制,少数磨制;器形有斧、刀、盘状器、研磨器、石叶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最多,其次为夹砂灰褐陶,泥质灰陶占极少数。无论夹砂陶和泥质陶,其外表颜色都不很纯净,往往有灰黑色斑块,说明当时的人们在烧窑时火候掌握不够熟练。制法为泥片贴塑法。纹饰以绳纹为大宗,其次是附加堆纹和戳点纹。绳纹多通饰在夹砂陶器表上,基本上是垂直方向或向左倾斜,有的呈交错现象;附加堆纹、戳点纹等都饰在器颈部。罐和瓮的口沿往往呈锯齿状。器形有平底钵、圈足碗、平底碗、锥形足深腹罐、鹅卵形三足罐、平底瓮等,是该期的典型器物。

“一期文化”代表性器物,其装饰风格与形制和宝鸡北首岭下层、西山坪二期出土器物相接近,因此属于同一时期的遗存。但其本身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另外,“一期文化”类型与西山坪一期文化类型还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