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波斯帝国及其文化——《世界文化史》材料4

波斯帝国及其文化——《世界文化史》材料4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4波斯帝国及其文化波斯帝国的兴衰波斯帝国是西亚地区最后一个大帝国,地处伊朗高原,四境几乎全为高山环抱,是个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大流士晚年于前492年和前490年两次派兵西侵希腊,这场希波战争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元气大伤。庞大的波斯帝国本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体。但是波斯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中近东诸文化的交流。波斯人允许被征服地区的民族保持自己的习俗、宗教和文化。

波斯帝国及其文化——《世界文化史》材料4

材料4 波斯帝国及其文化

波斯帝国的兴衰 波斯帝国是西亚地区最后一个大帝国,地处伊朗高原,四境几乎全为高山环抱,是个比较闭塞的内陆高原。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埃兰人,公元前2000年后期,曾是西亚一个强大的国家,前7世纪为亚述所灭。

波斯人原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濒临波斯湾地区,为印欧民族,语言属印欧语系。前6世纪初,他们有6个农业部落,4个畜牧业部落,处在米提亚人统治之下[6]。前550年,居鲁士(前558~前529年在位)领导波斯人反抗米提亚,经过战争推翻米提亚的统治,建立了波斯王国。随后居鲁士率兵进行扩张战争,先后征服小亚细亚、新巴比伦王国,仅用20年就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前529年居鲁士战死在中亚,其子冈比西斯即位后继续对外扩张,于前529年征服埃及,其间国内发生祭司高墨达叛乱,贵族出身的大流士粉碎了叛乱,并夺取了王位。大流士在镇压各地起义的同时,继续进行扩张政策,使波斯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达小亚细亚沿岸,以至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至埃及,几乎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波斯王则被称为“众王之王,万方之王”。

大流士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建立国王专制统治。波斯国王集全国军事政治、财政和司法大权于一身,是典型的专制君主。大流士改革军事,实行军政分权,规定贡赋制度,统一币制,建筑驿道,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军事力量,促进了帝国境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流士晚年于前492年和前490年两次派兵西侵希腊,这场希波战争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元气大伤。

img31

庞大的波斯帝国本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帝国各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又缺少文化上的认同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依靠军事镇压也难以维持长久统治。前5世纪末,波斯帝国内外交困,急剧衰落,前330年终于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

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他的部将塞琉古于前304年在波斯称王,其疆域大体相当于波斯帝国的亚洲部分,统治中心在叙利亚,首都在安条克,史称塞琉古王国,也称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作“条支”。前64年为罗马帝国所灭。

img32

图2-11 波斯波利斯(设拉子)宫殿废墟

波斯建筑、雕刻艺术 波斯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极大。就文化而言也是多种不同文化的凑合,而且许多外来文化都比原先的波斯人的文化水准要高。但是波斯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中近东诸文化的交流。波斯人允许被征服地区的民族保持自己的习俗、宗教和文化。他们自己则以原政权的继承者自居,保留原有行政机构,利用当地上层人物实行有效的统治。这种兼容并蓄的统治方法,使这个庞大的帝国得以廷续200年之久,并且在大体上维持和平与繁荣。

最能反映波斯人兼容并蓄的是建筑和雕刻艺术。据说建筑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今伊朗设拉子附近)城时,动员了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工、中亚的宝石匠。他们模仿巴比伦和亚述的高起月台和阶梯式的建筑风格,仿制带翼的公牛、光泽鲜艳的琉璃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装饰图形,但不用拱门和圆顶,而代之以埃及式的圆柱和柱廊结构,柱的槽沟和柱头下方的旋涡纹则又是希腊的风格。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波斯的雕刻是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王宫中的浮雕是波斯雕刻最重要的杰作之一。在通向迎宾厅的台阶两侧,刻着规模巨大的人物浮雕;一排是觐见的贵族拾阶而上,一排是进贡的藩属使团鱼贯而行。人们的动作、神态栩栩如生,手持的贡物各不相同,也很逼真。波斯艺术家观察力敏锐,在表现手法和处理细节方面远较亚述艺术细腻缜密。

他们的驿道修建技术、筑城技术以及攻城工具制造技术也都为后世所效仿。

img33

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生卒年代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28年,死于前551年。他20岁出家隐遁,30岁得到神启,改革波斯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以后浪迹各地,备受官方祭司的迫害,信者寥寥。公元前588年前后,该教在大夏取得巩固地位,由东向西发展,前522年波斯大流士执政后被奉为国教,以后传到亚非许多地区,中国史书称“祆(xiān)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主要经典是《阿维斯陀》,意思是“知识”、“谕令”或“经典”,统称《波斯古经》。该教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在元始的时候,就存在着善和恶两种神灵。善神阿胡拉·玛兹达是光明、生命、创造、善行、美德,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与之对立的是恶魔王阿里曼,它是黑暗、死亡、破坏和恶行等一切罪恶的渊源。两个神虽是孪生,但却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几乎势均力敌。最后还是善战胜了恶,光明代替黑暗。在善的王国中,阿胡拉·玛兹达是最高的唯一的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战胜阿里曼后成为唯一的最高存在。因此琐罗亚斯德教也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样是一神教。

该教还主张善恶报应,“从善者得善报,从恶者得恶报”。善者进天堂,恶者下地狱。但不论进入天堂或堕入地狱的灵魂,在终世劫没之时都要受到最后的审判。

琐罗亚斯德教的关于救世主的到来、死者复活、最后审判、引渡众生及永恒天国等观念,以后在不同程度上为犹太教、基督教所吸收、借鉴和发展。

讨论·研究·实践

◎ 思考与讨论(www.daowen.com)

1.两河流域历来是个“多事之邦”,各族纷争、政局多变,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最初有苏美尔人建立的城邦,继有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相继统一巴比伦尼亚,随后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赫梯人灭亡古巴比伦后,加喜特人建立了加喜特王朝,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各小邦则林立四周。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先后兴起,建立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直至前538年波斯人成为新的统治者,这才标志着两河流域政治史的终结。

回顾这一地区历史,追溯其文化渊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今这一地区的风云变幻。请以史为鉴,结合当前中东局势加以评说。

2.试比较两河流域与古代埃及的建筑和雕刻的主要的不同特征。

3.为什么说波斯帝国文化既有兼容性又有创造性?

◎ 阅读与思考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腓尼基文字,世界上东方和西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字都源于腓尼基文字。

1.探究腓尼基文字向东方和西方传播的国家和地区。

2.结合中国历史所学内容,探究中国文字的演变及其特点。

◎ 文字的演变

img34

img35

【注释】

[1]美索不达米亚,源于希腊文,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也叫两河流域。

[2]苏美尔人矮小健壮,圆颅直鼻,短颈光头,不明属何人种、来自何处,可能是来自亚洲中部高原。

[3]闪米特人是对西亚和北非闪含语系闪语族诸语言的民族的泛称。古代包括巴比伦人、亚述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近代主要包括阿拉伯半岛居民、犹太人、叙利亚人和埃塞俄比亚居民大部分。得名源于犹太经典《创世纪》所载的传说,称他们为诺亚长子闪的后裔。

[4]同态复仇: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当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其他氏族、部落成员伤害时,前者可对后者施以同样的伤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求得同等的报偿。

[5]阿拉美亚人,又译阿拉米人。属塞姆族一支。前3千年代从阿拉伯半岛进入叙利亚地区,又被称为“叙利亚人”。

[6]米提亚王国是公元前7世纪末在伊朗高原北部和小亚细亚东部兴起的一个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