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动展现了吴越和宋朝绘画式浮雕风格

生动展现了吴越和宋朝绘画式浮雕风格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地人认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朝梁代,其他人则认为塔建于隋朝、唐朝或明朝。我们认为,它明显接近于公元10世纪浙江地区(即吴越)的建筑风格。在我看来,它们展现了流行于吴越以及宋朝时期的绘画式浮雕风格。一仆人为王子撑起伞,其余仆人手持扇子以及护卫杆。整体而言,这些附属的造像比修复过的罗汉像保存得更完好,价值更高,可能属于吴越时期。后壁中央的宽龛中有三尊大型造像,分别为阿弥陀佛及两旁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生动展现了吴越和宋朝绘画式浮雕风格

公元908年—1279年

716 江苏和浙江

图593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位于山脚下,山上有大量始建于南朝梁代的石窟(见图15)。这座石塔建于八角平台上,塔身刻有大量人物浮雕植物纹饰。塔基分两层,上层装饰莲花瓣。上面是一八角须弥座,束腰处正面有八块人物浮雕,转角处有八根宽柱,柱上刻有蟠龙。基座上方有一台子,托起一朵大莲花,再向上为塔身。塔身主体第一层刻有高浮雕的四大天王和普贤菩萨,站在小隔间中。正面是假门,有仿照铜器样式雕刻而成的铺首(状如狮首)和乳钉(大圆钮)。向上有五重塔檐,塔身相应分成五部分,越往上越小,每一部分都有成排的小浅龛,里面为坐佛。顶部有一朵大莲花。

塔的年代有不同的记载。当地人认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朝梁代,其他人则认为塔建于隋朝唐朝明朝。我们认为,它明显接近于公元10世纪浙江地区(即吴越)的建筑风格。下面的图片将详细介绍其雕塑的特点和重要价值。

图594 塔基和第一层塔身。可以看到塔基凹处的浮雕和第一层塔身的三面,分别有一天王、普贤菩萨和假门。尽管这些巨大的人物浮雕显得松散无力,但它们依然要胜过明朝的雕塑。在我看来,它们展现了流行于吴越以及宋朝时期的绘画式浮雕风格。

图595 塔基上的浮雕装饰(一)。右侧为佛陀诞生:母亲站在无忧树下,旁边有许多仆人和宫女,孩子从她袖子里出来。左侧为新生的佛祖初次沐浴:佛祖坐于莲花形钵中,下面是供桌样式的基座,周围有一些宫女。上方云中有七个那伽王。

图596 塔基上的浮雕装饰(二)。三次遭遇。悉达多王子骑着马,行至迦毗罗卫城门前,仆人们正从门中穿过。一仆人为王子撑起伞,其余仆人手持扇子以及护卫杆。左下角有一老者,由两仆人搀起。上方有两间房子,一间房内有一病人坐在床上,另一间房内有一人躺在床上,已经死去,周围众人神情悲伤。浮雕中间站着两比丘,其中一比丘伸出手,托着饭钵,后面一人坐在地上。

浮雕边缘刻有植物纹饰。大约长3英尺,宽2英尺。

图597 塔基上的浮雕装饰(三)。释迦牟尼生命中的两个场景:塞纳(Sena)献乳糜和菩萨沐浴。主像坐于中间高基座上,左边为塞纳或他女儿,手托饭钵,后面跟两只羊。上方山上有二人,跪于神秘的植物旁,可能是塞纳的女儿南达(Nanda)和南达芭拉(Nandabala)。另一半浮雕是传说的延续。据说,菩萨在尼连禅(Nairanjana)河沐浴后,天女将树枝弯下,菩萨抓住树枝上岸,穿上衣服,坐在河边,吃起乳糜,并将钵洗净后扔进河里。

图598 塔基上的浮雕装饰(四)。玛拉(Mara)的诱惑。菩萨在高基座上打坐,面对周围各色妖魔的攻击,完全不为所动。传说,玛拉派出亚寿塔拉(Yacodhara)、米瑞戈拉(Mrigaja)、戈帕(Gapa)、提婆达多(Devadatta)、卡亚斯(Cakyas)等鬼怪在菩萨面前捣乱,但菩萨不为所动。后来,玛拉派出了三个女儿,分别代表贪欲、爱欲和乐欲,她们使出浑身解数诱惑菩萨,但完全无用,菩萨反而将她们变成了老巫婆。这些妖魔长着动物的脑袋,神情愤怒,手持武器,跑向或飞向菩萨。

图599 塔基上的浮雕装饰(五)。盛放在四个钵中的供品。此时悉达多已经成佛,坐在高基座上。前面有一香炉,旁边有一狮子。右侧走来四大天王,带着礼物。“四大天王各自带来一个盛着食物的钵。为了不冒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佛接受了四个钵,并将它们化为一个钵。”佛的另一侧有两个人(头部破损),可能是商人蒂梨富沙(Trapusha)和跋梨迦(Bhallika),他们也带着礼物,“走向佛,献上加了蜂蜜和糖的食物”。远处,群山起伏,天上飘着云朵。

图600 杭州灵隐寺石塔。大殿前面的两座小塔之一。八面九层石塔,高约50~60英尺。各层之间宽大的塔檐下有多层斗拱,八面塔壁中有四面装饰着假门,均为仿木结构。有些假门两侧立有菩萨像,还有几层饰有浮雕佛像和菩萨像。比如,第四层可以看到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大殿前的两座塔建于公元10世纪。被太平天国破坏后,这是灵隐寺仅存的几座建筑。

马伯乐(H.Maspero)曾在《浙江考古队简要报告》(Rapport sommaire sur une Mission Archeologique au Tcho-Kiang)中,简单介绍了杭州附近的一些雕塑。

图601 烟霞洞洞口。两侧各有一观音菩萨立于佛龛中,右侧造像近代修补过。左侧造像(图中所示)保存完好,只有脚部经过修复。造像为高浮雕,立于浅龛内,身穿长袍,衣纹弯曲雅致,特色鲜明。头戴高冠,上有一小阿弥陀佛。双手交叉于身前,一手持念珠。旁边墙上刻有千佛像,角落里有一座七层宝塔,塔身只刻出了一半,上面装饰着浮雕小像。观音像略小于真人,工艺精湛。可能制作于公元10世纪中期。(www.daowen.com)

图602 烟霞洞内部。洞内造像大都遭到侵蚀,或被修补过。其中,龛内的十八罗汉坐像保存最好。图中的罗汉正在打坐,旁边两人奉上贡品。整体而言,这些附属的造像比修复过的罗汉像保存得更完好,价值更高,可能属于吴越时期。

图603 A和B.两尊罗汉像。位于低处的浅龛内。其中一罗汉怀抱着小狮子,另一罗汉抓着小老虎尾巴,与之玩耍。两尊造像为现代风格,部分修补得极为随意。

图604 石室洞。阎王寺后的一个大洞窟,有两个窟口。窟室内壁上有大量小型天女像和罗汉像。后壁中央的宽龛中有三尊大型造像,分别为阿弥陀佛及两旁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几乎所有造像都经过拙劣修补和重新彩绘,难以断定其年代,其中最好的可能造于吴越时期。

图605 灵隐寺飞来峰。自公元4世纪以来这里就是佛教圣地,在此之前可能已有了寺院。两侧的造像年代可能较晚,大部分似乎属于13世纪,有这一时期的一些题记,其他可能属于12世纪。造像大多位于佛龛内,四周长满茂盛的灌木和花朵。山下有两个大石窟,窟内有罗汉像等许多造像,但近期都经过肆意地修补,因此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图中有四个大佛龛,内有两立佛两坐佛,坐佛分别为结降魔印的释迦牟尼和托钵的阿弥陀佛。下面是一个洞窟的入口。

图606 飞来峰。浅龛中有一倚坐弥勒佛(?),施无畏印,双脚踩莲。龛下有一块长浮雕,二人牵着两匹马,前面还有另外一人,可能表现的是公元67年,两名印度僧人携佛经进入中国这一传说。

图607 A.浮雕。二马三人,人像损坏严重,但马相对完好。第一匹马驮着许多经卷,另一匹马驮着一把莲花椅,步伐轻快。人似乎要竭尽全力才能跟上马。动作写实而自由。浮雕显然出自真正的艺术家之手,十分精美,很难相信这是13世纪的作品。我们更倾向于将其归入12世纪或11世纪,但由于缺乏可供比较的材料,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图607 B.三尊罗汉像。位于飞来峰龙泓洞内。经过现代修补,有部分改变。

图608 A.飞来峰。宽壁龛中,阿弥陀佛坐于莲座上,结禅定印。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同样坐于莲座上。造像沉重而宽大,呈现出13世纪的艺术特征。

图608 B.飞来峰。两个单像龛。右边龛内是金刚手菩萨,左边龛内是金刚总持佛。两座造像都是藏传佛教样式,其图像学意义胜过艺术价值。这种藏传佛教造像在元朝建立后非常普遍,飞来峰的众多佛龛中都曾出现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