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衍生品交易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衍生品交易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衍生产品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其交易体现为风险归集及再分配的过程。再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流动性缺失成为系统性风险的诱因。金融衍生产品是基于交易双方契约的远期安排,交易的未来性使相关信息始终处于动态过程。综上所述,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市场透明度,并通过管控参与者的投机交易,弱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风险的放大作用。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衍生品交易

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的非理性和同质化趋势、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市场内在的缺陷和脆弱性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系统性风险就是其不稳定性的突出表现。这种风险无法彻底根除,只能规避和减少。金融衍生产品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其交易体现为风险归集及再分配的过程。金融衍生产品独特的交易机制和产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扩散,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杠杆性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形成。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建立在保证金基础上的杠杆交易,这种特殊的交易机制使交易机构无须持有特定市场的风险资产,却能享有相应收益。收益放大效应还容易引发机构的借款冲动和冒险行为,进一步引起财务杠杆的升高。然而,过高的杠杆率加剧了市场本身的脆弱性,一旦市场发生不利变化就有可能造成交易者的资不抵债,引发违约事件,并通过链条传递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

其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虚拟性放大了风险的规模。金融的虚拟性是指金融超越实体经济界限,金融交易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特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建立在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之上的交易,具有双重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使之较基础金融交易而言更不受真实资本运行的市场约束,交易具有投机的特性,往往体现为纯粹的资金博弈。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银行业信用衍生产品名义总额达15.9万亿美元[1],而同期美国国内公司债的发行只有2.9万亿美元[2]。金融衍生产品的这种虚拟性使交易脱离基础金融市场,其蕴含的风险也因此急剧放大。

再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流动性缺失成为系统性风险的诱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流动性缺失主要体现在场外金融市场。与场内交易不同,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量身定做”的特点,其交易时间、地点、基本标的变量、价格、结算方式等都根据合约不同而有差异,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特征使产品的流动性不高。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大多集中于少数交易商,这样一旦大交易商出现支付困难,会迅速波及其他交易商及其对手,使整体市场面临交易萎缩,交易各方由此开始追逐流动性。交易者流动性追逐反映在资本市场就是抛售资产。如果众多的投资者都进行资产抛售,会导致市场上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大量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在短期内被平仓,市场开始极度萎缩并引起资本市场的危机,进而产生系统性风险[3]。由于在全部金融衍生产品中,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占绝对比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流动性代表了市场整体的流动性。(www.daowen.com)

最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是系统性风险的根源。金融衍生产品是基于交易双方契约的远期安排,交易的未来性使相关信息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产品本身的契约性和未来性,再加上传统会计规则难以跟上衍生产品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信息不对称存在于交易双方之间、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以及市场与监管者之间,贯穿于交易过程、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等不同层面。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容易导致市场的恐慌,使风险在不同市场间蔓延;另一方面使金融当局缺乏对整体市场结构、参与主体和风险集中等基本信息的掌握,妨碍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政府政策措施的实施。

综上所述,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市场透明度,并通过管控参与者的投机交易,弱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风险的放大作用。由于场内本身是集中交易,提高市场透明度主要针对的是场外交易,其具体措施包括集中清算制度和数据报备制度,而管控参与者的投机交易则主要体现在交易所的风险控制制度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