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关系的深入探讨

项目式学习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关系的深入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科,往往又超越学科。事实上,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不管是学科内的项目式学习,还是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其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更多的是课程组织方式上的不同。这种变革需要处理好项目式学习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不会替代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形态,而是冀望于各种学习和平共处、参差多样、相互映照、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关系的深入探讨

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科,往往又超越学科。以历史学科为例,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的规划与实施需明确指向历史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价值,紧密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本质问题,同时又要适当关联其他学科知识、结合相关社会实践、融合学生现实生活、关联学生生成问题,呈现出学术类、实践类、生活类、问题类等四种实施形态。这不仅改变了初中历史学与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当前历史课程形态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要素,是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可行路径。

教学需要变革,但不是颠覆。有了项目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是不是不再需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项目式学习要改变诸如灌输式、传授式、讲解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要彻底将这些方式都赶出课堂。在项目式学习的某个环节或者说某个学科的某个主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仍然具有一定优势。比如有意义的讲解、基于情境的传授,仍然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有,传统的、标准化的测试作为一种单位时间内高效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仍是必要的评价方式之一。(www.daowen.com)

因而,这里提倡的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在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果进行自主学习的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不可能取代当前系统的学科教学,也并非倡导用项目化学习替代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形态,在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下,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不管是学科内的项目式学习,还是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其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更多的是课程组织方式上的不同。前者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将相关知识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起来,予以实施,后者则更多关注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的关系,以真实情境中的关键性问题为核心,将各种相关事实材料、经验组织起来,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这种变革需要处理好项目式学习与学校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项目式学习更像是一艘大船,兼容和搭载着有效的,甚至是传统的各种教学实践。无论是传统的方法,还是创新的实践,一定要发生在更具意义的场景和更具学习动机的任务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不会替代学校其他课程、教学形态,而是冀望于各种学习和平共处、参差多样、相互映照、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