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舟曲金石叙录: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

舟曲金石叙录: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图3)立于明洪武十九年五月,原位于舟曲县城关镇隍庙内,后移至舟曲县文化馆院内,现保存在舟曲县二郎山公园二郎庙。图3: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岳庙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夫岳之降神者,乃天之顾諟[1]也。西固城旧有东岳行祠,年久倾颓,军民千户[3]姚富[4]钦承上命守御斯土,于□与同僚严志、严才,鸠木重为建造,复以为之记耳。

舟曲金石叙录: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

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图3)立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五月,原位于舟曲县城关镇隍庙内,后移至舟曲县文化馆院内,现保存在舟曲县二郎山公园二郎庙。该碑通体一石,呈覆斗形,大理石质,通高143厘米,宽74厘米,厚19.2厘米,碑身无榫头。双面均刻有文字。碑额高36.5厘米,边宽5.5厘米。碑额正中竖刻双钩楷书大字“岳庙”,每字约7厘米见方,两边饰有相向的双龙及祥云图案。通碑周边及额书之下饰有蔓草纹、宝相纹、缠枝纹、菊瓣纹等图案,非常精美。碑阳的碑文竖刻,共22行,行38字,楷书,每字约2厘米见方。因自然风化及人为破坏等原因,碑额与碑身已断裂为两块,碑阳现存文字800余字。碑阴无碑额及四周纹饰,碑文竖刻当时参与重修东岳庙的人员的官职名姓等,楷书,现存百余字。碑座也保存完好,石灰石质,高56厘米,宽95厘米,厚40厘米,四周刻有菊瓣花纹。

图3: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碑

【碑额】岳庙

【碑阳】

重建西固城东岳行祠记

夫岳之降神者,乃天之顾諟[1]也。顾諟不忘则神之降矣。神灵即降则又当祗肃[2],岁奉□□□□□人而立。人则托神而安,其为德也,则邪魔妖怪安敢而致焉?

西固城旧有东岳行祠,年久倾颓,军民千户[3]姚富[4]钦承上命守御斯土,于□与同僚严志、严才,鸠木重为建造,复以为之记耳。然考之《诗》,乃言:维岳降神,生甫及申[5]。此周之奉岳神之显也。《书》云:肆觐东后,望秩于山川,至于岱宗、柴[6],此舜之奉岳神也。亘古之灵常自在□崇于祭祀也。西固城者,山之秀也,地之灵也,而设行祠以奉之,其有锡[7]福于民者,盖不可胜言□。其有御灾捍患之功,亦有不可枚言也。而阴阳之感则在乎人之敬,故有神之显也。

昔在至元丁丑[8],有怀庆人王诚男、王疤儿建造庙宇,巩昌府尹汪公哥[9]辇□立石而□□四夫人之异。夫美者,城东山李氏长女,笄年[10]适豆氏之子。至治壬戌[11]五月,夫人遘疾,起身熏沐,告于姑:往东岳行祠酬愿。其姑[12]则曰:汝病,何以去之?曰:以马乘矣。姑曰:马何在焉?未几乡人牵白马而至,姑甚异之。至庙,于神之右而坐,曰:吾为岳神[13]四夫人也,汝辈宜加礼焉。终日端坐,不茹烟火而食水果,百有三日。是年八月二十一日,亲戚咸集,夫人遗言曰:吾将归矣,殿门七日不可启,吾归后但仿宫妆而塑之,□至十八日启门视之,□封于今,香袭于人,蜕化而升天矣。命工绘塑其身,配享[14]是庙。

经今百有余年,庙坏兵余,肉身岁□□,□焚其旧而塑其新。庙宇创造既完,神像妆塑亦备,然而神者,阴之灵也;人者,阳之灵也。阴阳之礼虽殊,妙和之情则一。然而庙者,山之秀也,气之聚也;山者,阴阳之凝也;气者,阴阳之发用也。凝而为山,聚而为秀,人杰而地灵也。故孔子[15]曰:一阴一阳之谓道。[16]不在是乎?顾諟其神,熏蒿凄怆兮显乎灵,百物之精兮祐乎民;祗肃其庙,林木森森兮护其基,龙虎左右兮神之依。

庙宇既完,其建造之功又何量哉?必使福祐而康宁,官清而职升者乎?其在周,既有“生甫及申”之感,昔之奉者,亦由今之视昔,□感应之理,又何测焉?于是乎记。

洪武十九年[17]五月吉日立。

【碑阴】

武毅将军[18]、西固城军民千户:姚富,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人。

本所土居千户:严志、严才。

昭信校尉[19]、所镇抚:杨德、石秀。

承信校尉、本所百户:申兴、王成、王仁、张义、阚成、袁贵、周德、葛仁、陈良、刘浩。

本所司吏:张权、漆景城、樊宗海、显额、陈升全。

通经秀才、授岷州卫丰赡仓[20]大使周则撰。

塑画工:尚伯刚,巩昌府人。

石匠:兰县张骞、延安府宜川县刘军。

注释:

[1]顾諟:指敬奉、禀顺天命。语出《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2]祗肃:恭谨而严肃。语出《书·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又明代归有光《泗水何隐君墓碣》:“慈母祗肃,能助君为家。”(www.daowen.com)

[3]千户: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明朝设千户所于各卫下,隶于卫,设官正千户一人(正五品,上听于卫,下督百户),副千户二人(一人掌印,一人签书,称管军,并有试与实授之别),镇抚一人。所辖十百户所,共计军士一千一百二十人。另有守御千户所,不隶卫,直领于都司。并有军民千户所,制同于各卫下千户所。此外,明清于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亦置,正五品,管理所辖部族及士兵。

[4]姚富:西固千户,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人。洪武十四年(1381),千户姚富将旧城作为西关,展筑西固城。(康熙《巩昌府志》)另据嘉靖年间成书的《雍大记》卷六记载:“国朝洪武四年,总兵官卫国公兵至,千户韩文等率众于阶州储指挥下归附,改设西固城等处军民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千户姚富等守御,隶陕西都司。”说明从洪武十四年开始,姚富即担任西固城军民千户所千户,到洪武十九年,仍为千户所千户。

[5]维岳降神,生甫及申:语出《诗经·大雅·崧高》,大意是:“中岳嵩山降神灵,吕侯申伯生人间。”(程俊英《诗经译注》)

[6]肆觐东后,望秩于山川,至于岱宗、柴:语出《书·尧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大意是:“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去巡察。到了泰山,举行了祭祀的典礼,对于其他的山川,都根据其大小给予不同的祭祀,而后还召见了东方的诸侯。”(王世舜《尚书译注》)

[7]锡:同“赐”。

[8]至元丁丑:即至元十四年,1277年。至元,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在位)的年号,共沿用三十一年。

[9]巩昌府尹汪公:此时的巩昌府尹当是汪惟正,其为陇右地区金元时期名将汪世显之孙。《元史》《蒙兀儿史记》均有传。巩昌汪世显家族在元代一直享有“世侯”的待遇。据漳县出土的《大元中书左丞谥贞肃汪公贞善夫人耶律氏之墓志》中记载:“舣斋(汪惟正,人称舣斋相公),忠烈公之冢嗣,生于壬寅岁(1242)三月二十九日。弱冠承袭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至元二十二年入觐,……八月二十九日,以疾终于公廨,谥贞肃公。”由此可知,从汪惟正弱冠之年(1262)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这期间,他一直担任巩昌都总帅。

[10]笄年:古代称女子十五岁成年为笄年,又可称为及笄。

[11]至治壬戌:即至治二年,1322年。至治,元英宗(1321—1323在位)年号,共沿用三年。

[12]姑:夫之母,即婆婆。古时称夫之父母为舅姑。

[13]岳神:山神。

[14]配享:祔祀、合祭之意思,亦作“配饗”。

[15]孔子:即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字仲尼,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相传有弟子三千,

对后世影响特别大,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16]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作“道”。语出《周易·系辞传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17]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洪武,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在位)年号,共沿用三十一年。

[18]武毅将军:明代武散官名,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武毅将军。

[19]昭信校尉:明代武散官名,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承信校尉。

[20]丰赡仓:后称岷州仓。据康熙四十一年版《岷州志》记载:“岷州仓:一十一间。在南门仓街,明洪武间指挥马烨创建,旧名丰赡仓。”

按:这块碑刊立于明代洪武十九年,据《巩昌府志》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千户姚富展筑西固城,以旧城为西关。”这块碑当是在展筑西固城以后又进行重修东岳行祠以后所刊立的。碑中对于东岳行祠的兴建沿革记载甚详,如“至元丁丑有怀庆人王诚男、王疤儿建造庙宇,巩昌府尹汪公哥辇□立石”。由此可以得知该庙的创建时间在元初至元丁丑年(1277),由王诚男、王疤儿所建造。当时的巩昌府尹汪惟正还刊刻过石碑记录此事。当时的碑记中还记载了城东山李氏长女为岳神四夫人的灵异之事。根据碑文记载,四夫人死后,命亲戚将其肉身塑造成像,当地百姓将塑像配享东岳行祠。又过了百余年,到明朝洪武年间,千户姚富与同僚严志、严才,又重新修建了东岳行祠,又将行祠内的神像重新妆塑,并写下了这篇碑记。

碑文中所说的东岳行祠,即是后来舟曲的城隍庙,位于城东驼岭山之上,香火比较旺盛。此外还有光绪七年的《重修城隍庙碑》一通,这两块碑对于研究舟曲地区的岳神、城隍信仰及舟曲的地方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