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新闻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新闻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作者通过再现新闻事件的主要事实,进行人物特写,不仅让读者了解“吕伟夺冠”了,而且了解“吕伟是怎样夺冠的”。新闻特写又需要通过画面的放大展示新闻片段,因此,训练学生写作新闻特写,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新闻体裁客观、准确地报道事实的特点,也训练学生选择特定视角恰当展现事实、揣摩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事实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新闻特写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活动指引下,比较中鉴别新闻特写的特点

在学习本单元前两篇消息的基础上,第三篇课文编排了本则新闻特写。让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区分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异同,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让学生更直接地体会不同新闻体裁间的区别呢?在比较中鉴别自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消息和特写的异同,学生阅读课后的“什么是新闻特写”小知识自己体会总结,等等。但是,学习本文时,学生已经具有了消息学习的经验,甚至已经有了消息写作的体验,那么,通过设置活动,如将本文改写成消息,或者将反映同一事实的不同新闻体裁进行比较,寻找异同,既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又使学生对新闻特写的特点有更深的体会。

2.问题指引下,体会写作角度和写作方法的特点

通过特写和消息的比较,学生对新闻特写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文报道的角度、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方面加以体会。

体裁的选择:作为一线记者,可以通过消息甚至一句话新闻完成报道。但是作者通过再现新闻事件的主要事实,进行人物特写,不仅让读者了解“吕伟夺冠”了,而且了解“吕伟是怎样夺冠的”。通过形象化的描绘,将作者自己在最后一跳过程中感受到的运动之美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完成感受美、放大美、再现美、传播美的过程。

角度的选择:作为获奖运动员的人物特写,作者可以记录运动员平时训练的刻苦和坚韧,也可以记录运动员参赛前内心的强大压力,还可以记录获胜之际运动员的激动和喜悦,而本文作者选择了吕伟夺冠时精彩的最后一跳加以再现。因为这个瞬间有着独特的价值:不仅能表现运动之美,还能表现人类挑战极限的力量;不仅表现夺冠的精彩,还能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不仅通过分镜头、慢镜头、特写镜头,描摹吕伟夺冠瞬间的具体形象,还可以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www.daowen.com)

语言的选择:作为一篇新闻特写,文章大量使用了文学笔法。比如,形容词、动词的精准使用,修辞手法的精巧使用,正面、侧面的精心结合等。文学笔法的使用,无疑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但是本文是新闻体裁,文学化的形象描绘是建立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对跳水瞬间的“画面”描绘,不是艺术化的修饰,而是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在新闻作品和精彩片段之间“不逾矩”,在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之间“有分寸”,既体现新闻体裁“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又不失新闻特写的形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新闻特写的学生来说,这是需要体味并在写作中拿捏的。

情感的传达:作为新闻体裁的学习材料,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不需过多解说,但要适当给学生点到。对最后一跳的“放大”描绘,既是作者对运动之美的感受和传递,字里行间也传递着民族自豪感。外国记者的评价和印度观众的惊叹更是洋溢了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3.能力培养理念下,训练学生新闻特写的写作

本单元学习的新闻体裁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也是一改其他单元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的结构形式,以“活动·探究”为总体目标,下设“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三项任务,强调了本单元的应用性特点。教学中,应突出新闻体裁的应用性,将教材编排的三项任务相互穿插,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新闻这种应用性文体的体会和掌握。

新闻特写又需要通过画面的放大展示新闻片段,因此,训练学生写作新闻特写,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新闻体裁客观、准确地报道事实的特点,也训练学生选择特定视角恰当展现事实、揣摩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事实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就自己身边事进行报道,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用新闻的手段反映生活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