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品读片段,体味语言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品读片段,体味语言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驾船技术高超;热诚细心;急我所急。视觉、听觉、嗅觉;有声有色,虚实结合。这幅画卷之所以构成,得益于细节描写,得益于融入作者感情的景物描写,这给我们不太顺溜的写作训练开了一剂良方。)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人美景美和“我”的恋恋不舍。——恋恋不舍归纳:这样的人、这样的景自然让“我”留恋难忘!看来课文值得我们咀嚼的东西还有很多呀,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品读片段,体味语言

1.10~13节精心品读

问:如何描写动作?找出动词。

——跳、拔、陪、聚;点、磕、上、架;说笑、嚷。

问:这些描写里能看出什么?

——驾船技术高超;热诚细心;急我所急。

问:描写了哪些景物?

——碧绿的豆麦;清香的水气;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船头潺潺的激水;婉转、悠扬的笛声。

问: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江南水乡特点。江南水乡的特点扑面而来。

问:通过哪些方法将这种特点再现出来的?

视觉、听觉、嗅觉;有声有色,虚实结合。

问:沐浴在这样的景色里,“我”的感受是什么?(www.daowen.com)

——沉静、自失。(陶醉)

归纳:比较改动前后的内容发现,作者通过细致的写人绘景,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优美宁静、人情淳厚的画卷。这幅画卷之所以构成,得益于细节描写,得益于融入作者感情的景物描写,这给我们不太顺溜的写作训练开了一剂良方。那就是:细节折射人物精神,景物点染作者情感

细节描写:看似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景物描写:抓特征,渗感情。一切景语皆人语。

2.22~23节仿读。(有了前面的收获,基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信任,这里不做精读。)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人美景美和“我”的恋恋不舍。

景:皎洁的月光,缥缈的戏台,悠扬的笛声,笑骂的伙伴,蹿在浪花里的航船,响亮的激水声,喝彩的老渔父。

情:回望,疑心。——恋恋不舍

归纳:这样的人、这样的景自然让“我”留恋难忘!这样的人和景的氛围里看的戏又怎能不好看呢?原来作者留恋的是那一段生活的经历,难忘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深情怀想。

为了表达这种留恋、这种怀想,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在这些内容里,平桥村的小伙伴和其他村民表现如何呢?这是一篇带有很浓自传色彩的小说,作者何以在1922年回忆20多年前美好的生活经历呢?看来课文值得我们咀嚼的东西还有很多呀,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